一、创新“1+N”工作机制,让“红色物业”体系建设更加完善。
一是强化街道党工委组织保障。结合工作实际,成立街道“红色物业”建设工作专班,先后召开42次由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业委会、物业企业等参加的联席会议,研究改革事项8个,协调解决物业管理难题30余项。二是增强社区党委引领物业职能。街道及9个社区均已成立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并成立物业企业党组织4个。实施以社区党委为中心,凝聚“双报到”单位、物业企业、小区业委会等多方力量的“1+N”工作机制,让各类治理主体都参与到议事协商当中去。三是扎实做好业委会组建工作。积极吸纳符合条件的“红旗驿站”站长、网格党支部书记、优秀党员等通过法定程序进入业主委员会,业委会成员中党员占比在60%以上,为小区业委会赋予了红色属性。目前29个居民小区全部完成业委会组建工作,党组织覆盖率实现100%。
二、健全“网格化”治理体系,积极破解老旧小区管理难题。
针对辖区内老旧小区较多,管理缺失,群众反应强烈等难题,经过反复研究,街道党工委改革性实施“红色物业”兜底服务。一方面,创新物业管理模式。街道领办成立阳谷新阳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按照“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参与”原则,由办事处物业管理办公室进行管理。针对老旧小区的物业,秉承“原收费标准不变,提供更多服务”理念,逐步让居民群众看到小区变好变美,最终达到大家接受认可红色物业管理目的。目前,辖区内16个老旧小区全部实现“红色物业”覆盖,全面补齐老旧小区物业服务覆盖不到位、业委会履职不到位等短板弱项。另一方面,实行“网格化”治理。面对日益繁重复杂的城市治理任务,街道依......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