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员工作是关系的组织生存、事业发展的大事,是不断发展壮大、后继有人的迫切需要,也是优化员队伍结构、提升员队伍质量、永葆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效举措。的报告强调,要注重从青年和产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员。近年来,各级基层组织将农村发展员工作作为加强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新途径、新办法,员队伍不断壮大,员素质不断提升,员模范效应日益凸显。然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农村发展员工作还面临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亟待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当前农村发展员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员发展难是困扰基层组织的一个普遍性问题。究其成因,主要有:
(一)农村群众入意愿下降
一是农村基层组织吸引力不够,部分人不愿入。一些基层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削弱了吸引力和号召力。有的在发展经济方面缺乏好办法、好思路,不能很好地带领群众致富,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不到位;有的工作薄弱,的组织活动开展得不正常甚至不开展,员教育管理缺位;有的对员提出要求多、帮助关怀少,要求员尽义务多、讲权利少,员在遇到困难时不能及时得到组织关心;等等。这些现象无形中降低了农村基层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凝聚力,挫伤了一些群众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致不愿入。二是农村社会各种矛盾交织缠绕,部分人不想入。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社会矛盾纠纷从家庭邻里矛盾为主,逐渐转变为以宅基地、土地承包、项目建设、征地拆迁、林地收益等经济纠纷为主。,医疗、教育、交通、环保等方面的矛盾纠纷不断产生,甚至还存在大量的群体性问题。农村社会各种矛盾相互渗透融合,日趋突出复杂。一些人因为怕麻烦、不愿惹事,不想参与处理农村繁杂事务和介入诸多矛盾,导致入意愿降低。三是农村基层腐败问题依然严峻,部分人不敢入。当前,基层干部“微腐”甚至是“小官巨腐”问题时有发生,成为激化农村矛盾、破坏社会稳定的一大根源。有的基层干部办事不公、优亲厚友、吃拿卡要,有的基层干部虚报冒领、截留私分、“雁过拔毛”,这些腐败问题严重侵害了国家、集体和群众利益,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步伐,降低了基层政权的执行力和公信力。一些群众看到农村基层组织存在的种种不正之风,心有顾虑,不敢入。,通过调研还了解到,部分群众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有的信奉“入无用论”,对组织缺乏了解,认为入不入无所谓,只要能挣钱就行;有的信奉“入误事论”,怕入了后,支部三天两头找自己学、开会,耽误工作。有的村干部反映:“以前每年都能收到20份左右的入申请书,近两年来却越来越少。”由于部分农村群众存在不愿、不想、不敢入的心理,农村群体入意愿呈明显下降趋势,加上当前农村青年通过读书升学、务工经商、参军当兵等途径大批外流,优秀分子发现难、培养难、考察难问题比较突出,导致发展农村员工作面临着源头不足、苗子难寻的困境。
(二)农村群众入动机不纯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眼下有的农村群众入动机不够端正,主要有几种类型:一是虚荣型。有的认为入是件无比光荣的事,能够给自己和家庭带来光彩,有员的家庭比一般的家庭要受到更多的尊重,在亲戚朋友面前可以显摆;有的盲从随大流,看到别人入了,自己再不入就很没面子。二是逐利型。有的认为入了以后更容易找工作,而且容易受重用、好提拔;有的希望通过入为自己谋取私利,认为员身份能够有利于获取更多资源和信息,为自己做生意畅通渠道;有的看到入能享有参加的相关会议的权利,特别是一到换届选举,员的地位更加凸显。三是保护型。有的认为入了等于多了一道“护身符”,在违纪违法时还有一个员身份可以用来“挡一挡”。部分入动机不纯的人被吸收发展入后,不但没有很好地履行员义务、发挥员模范作用,甚至还给农村基层组织工作开展制造了新的难题。
(三)基层组织领导成员思想认识和业务素质不高
一是思想重视不够。有的村支部对发展员工作不重视,没有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去抓,仅仅是为了完成上级任务,缺乏科学系统的员发展规划;有的认为发展员只需要守株待兔,坐等村民上门就行了,没必要主动去动员、启发村民入。正如调研中有的干部说的:“发展员以前是‘抢指标’,现在是不要指标,村里怕麻烦、怕问责,宁愿不发展。”二是业务能力不精。调研中很多干部反映,农村中具体从事发展员工作的干部对业务不熟练,极大制约了工作开展。有的村谈到,本村的发展员工作由副分管,但是由于这位副年龄大、学历低,很多时候只能当“二传手”。发展员有二十多道程序,副也搞不清楚,不知道每个时间节点应该做什么,很容易出现发展员程序不规范、材料不齐全等问题。三是把关审核不严。有的基层组织对发展对象是否符合入条件、入材料是否规范等缺乏严格审核,有的甚至把发展员的名额作为优亲厚友、关心照顾、利益交换、以权谋私的个人资源,而不管入对象是否符合条件和程序要求;有的将“同心、同族、同宗”作为发展员的标准,把入作为平衡各个宗派势力的筹码,将自己的亲属、亲信等列为发展对象,打压、抵制那些能力强、素质高、群众基础好的人入。
二、破解农村发展员工作难题的路径思考
发展员是农村基层工作的第一道关口,既是摆在眼前的紧迫任务,又是关乎长远的战略措施。因此,把握和创新制度安排、路径策略,是破解农村发展员难题的不二法门。
(一)宣传与拓源并重,让农村发展员工作迸发活力
在社会宣传中,注重内容、形式和方法的创新,紧扣的科学理论,全景展示我艰苦创业的奋斗之路、为民造福的奋发之路、守正创新的奋进之路,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更加坚定“感恩、听话、跟走”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建议:
1.思想上“开源”。打破传统思想观念,做到发展员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并重,发展员与培养农村社会治理人才并重,发展员与建立跨区域、全方位、内外结合的员培养机制并重。
2.途径上“培源”。以基层组织发展培养为主,依托流动支部、行业协会、同乡会、合作社等载体多方培养“苗子”。
3.教育上“固源”。一是结对帮学,发挥农村现有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优秀分子积极向组织靠拢;二是上门送学,将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最新理论主动送到田间地头和群众家中,打通宣传教育最后“一公里”;三是数字传学,充分利用微信群、公众号等方式,对思想进步且有入意向的优秀人员进行重点培养教育,持续开展课、政策法规教育等。
(二)制度与责任同频,让农村发展员工作机制顺畅
抓好新时代农村员发展工作,必须严格遵照《中国章程》和《中国发展员工作细则》等规定,压实工作责任,对未能完善发展规划、完成工作目标的单位和个人严肃问责。我们建议:
1.完善发展员运行机制。一是坚持入积极分子“公推差选”制度,普遍“撒网”、重点“捕捞”、差额选定,确保优中选优;二是发展员“支部票决”制度,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确保公正透明;三是发展员“全程公示”制度,走群众路线,确保广泛认可。
2.制定学培训规划。统一组织建对象和入积极分子开展集中学培训,完善培训安排和计划,不断向组织靠拢。
3.实行指导督查制度。一是教育培训制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二是指导检查制度,准确掌握各基层单位发展员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三是督查问责制度,采取专项督查和交叉检查等形式进行督查,严格问责制度。
(三)常态与动态结合,让农村发展员工作手段有力
创新和完善联系、管理、培养、沟通手段和方法,做到常态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着力破解“流入地不愿管,流出地管不了”的流动人口发展员困局,不断拓宽视野,努力寻找“好苗子”。我们建议:
1.摸清家底。依托流动员服务站、流动支部、驻外办事处、商会等,多渠道了解流动人口综合情况。建立流动人口分级动态管理台账和优秀分子数据库,对专业技术骨干、经营管理人员等优秀分子重点关注,将其列为优先联系发展对象,做到底数全知晓、发展有方向。
2.横向联系。安排专人结对联系重点发展对象,发挥流动员的传帮带作用。发挥入介绍人作用,定期进行关怀引导、思想教育、感情交流和跟踪培养。
3.节日座谈。利用春节等节假日大量流动人口返乡的契机,组织召开座谈交流,宣传政策、加强沟通、增进感情。
(四)强基与创新共举,彰显农村发展员工作效益
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重点抓好村支部建设,选优配强村支部领导班子,发挥“领头雁”效应和战斗堡垒作用,将优秀人才充实到村级领导班子队伍,努力提高基层组织领导成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
2.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夯实基层基础的重要任务,带动农民致富增收,提升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3.合理配置工作力量。设置基层务工作者AB岗,防止因人员频繁变动导致岗位空缺、工作断档。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