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常用范文
常用范文 > “五微五联”推动城市基层治理工作报告

“五微五联”推动城市基层治理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5-08-21

“五微五联”推动城市基层治理工作报告

  近年来,*省*市*县坚持问题导向,围绕破解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瓶颈制约,以打造“‘沂’齐联动‘微’民服务”城市基层品牌为引领,创新推行“五微五联”工作体系,以强化城市基层“微治理”为突破口,不断提升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水平,有效激发了城市基层治理的新活力、新动能。

“五微五联”推动城市基层治理工作报告

  一、优化“微网格”组织联建聚合力

  *县以基础网格为单元,聚焦治理网格化、网格精细化,探索城市基层治理新路子,整合网格员、楼栋长、志愿者、“双报到”单位员等力量,持续做好结合文章,形成工作合力。

  (一)调整优化网格设置。网格化治理是城市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要想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大问题”,就必须重视城市治理的“微网格”。*县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紧密结合村改社区集中攻坚和常态化疫情防控等工作,综合考虑地理位置、人员分布、重点人群、生活需求等各方面因素,按照社区常住居民300户左右标准,进一步优化调整基础网格设置,将全县原有的204个城市网格调整为267个。

  (二)配齐配强网格力量。整合网格员、居住地报到员、红色楼长等人员,全面夯实网格治理力量。实行一楼一长、一年一聘,采取个人自荐、居民推荐、组织提名等形式,实现楼长(单元长)全覆盖,每个楼栋建立居民联系微信群,积极发现培养“群众带头人”“居民议事员”,带动居民参与小区自治管理,形成服务群众合力。目前,全县共选配充实网格员980余名、红色楼长(单元长)1764名,居住地报到员2933名,构建了基层服务的“尖兵”“铁军”。

  (三)织密网格组织体系。做实“社区共同体—网格(小区)支部—楼栋小组—红色楼长(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整合网格员、居住地报到在职员、辖区两新组织员等力量,成立网格(小区)功能型支部120个、楼栋小组1057个;选派67名在职员干部担任功能型支部,与网格员密切配合、协同发力,切实把的工作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二、制定“微清单”责任联担精治理

  *县通过分类制定职责清单,建立联系挂包机制和平急融合机制,结合“敲门行动”,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持续密切群干群关系。

  (一)制定职责任务清单。*县坚持“引领、一网统管”,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事项,逐项明确作为社区组织、网格(小区)功能型支部、居住地报到机关事业单位员干部、网格员、楼长(单元长)等5类群体的职责任务清单,由网格员担任民情,功能型支部与网格员承担共同责任,协同推动工作任务落地落实。

  (二)建立联系挂包制度。制定红色楼长“一卡一牌”服务制度,印发“楼长联系服务卡”,在社区楼栋显眼位置统一悬挂“红色楼长”公示牌,提高群众知晓率。网格员、红色楼长(员中心户)等直接联系一定数量的居民户,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严格落实社区组织遍访、社区工作者走访等制度,2022年以来,先后完成全覆盖“敲门行动”5轮次,建立完善民情日志,网格员对网格内事务、重点人群等情况“一口清”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构建平急融合机制。进一步细化居住地报到员的平时、急时工作清单,统一进行编队分组,制定紧急时刻的“一键启动”转换机制,确保在疫情防控、抢险救灾等突发状况下能迅速响应、高效运转。平时状态下,居住地报到员干部由功能型支部统一安排,配合网格员下沉网格、入户走访,开展矛盾纠纷化解、政策讲解、杂物清理等活动;急时状态下,第一时间向居住地社区报到,就地转为志愿者,迅速投入到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中去,用实际行动彰显员担当。

  三、做实“微服务”问题联解暖民心

  *县积极探索发挥员先锋模范作用新载体,通过组建“*红”先锋志愿服务队、接单认领居民群众“微心愿”、引入社会组织力量等方式,推进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

  (一)推行“双线接单”模式。每月由功能型支部或网格员牵头,召开网格“群议事会”,组织网格内员、居民代表、物业企业负责人、业委会代表等人员参加,接单落实街道社区组织工作任务安排;健全落实“拉呱日”“恳谈会”等做法,做好社情民意收集,用好报到在职员、先锋志愿者等服务力量,接单认领社区居民“微心愿”,积极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好事。截至目前,*县各社区累计发布各种“微心愿”1800余条,居民心愿接单认领完成率超过98%。

  (二)用好先锋志愿力量。在每个社区成立“*红”先锋志愿服务队,依托“双报到”部门单位员、“春松”老年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等力量,下设成立130余支志愿服务分队,实行领导干部带头及服务承诺公示制度,按照“5+*”模式常态化深入基层开展服务活动。截至目前,“*红”先锋志愿服务队重点围绕政策宣讲、走访调研、卫生清扫、扶弱助困、文明实践等方面,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173次。在去年满意度测评中,城市社区居民满意率达到95.7%。

  (三)引入培育社会组织。加强公益慈善、纠纷调解、邻里互助等各类专业性社会组织的引进和培育,结合各社区实际及群众需求,引入和孵化八方救援、星火义工、心理协会、机器人协会等专业性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鼓励在有条件的社区设立社会工作服务站,配备专业社工力量18名,以“红色合伙人”、公益创投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有效参与基层治理。

  四、开展“微助力”资源联合添活力

  *县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与“红色物业”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实行“双向助力”模式,同时依托“数字”平台,为城市基层治理添加“数字手段”。

  (一)持续实行“双向助力”。以基础网格为单位,摸排网格内商圈楼宇、两新组织、个体商户等情况,分别建立工作信息台账,纳入网格治理服务范围。平时状态下,网格功能型支部统筹资源力量,为商圈楼宇、两新组织等提供活动阵地、政策咨询、矛盾调处、技能培训等13类支持服务;疫情防控等急时状态下,积极发动商圈楼宇、两新组织参与疫情防控、捐款助力。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社区累计收到爱心企业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220余万元。

  (二)扎实开展暖“新”行动。制定落实关心关爱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十条措施,统筹打造48处暖“新”驿站服务矩阵,精心绘制暖“新”驿站分布地图,不断充实完善功能配置,累计服务新就业群体人员2200余人次。建立利益诉求收集机制,设置意见建议征集信箱,选聘51名外卖员、快递员等优秀新就业群体担任兼职网格员,充分发挥“移动探头”作用,不断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活力。

  (三)丰富基层治理平台。结合“数字”平台建设,搭建积分展示、楼长考核、奖惩兑现等数字化模块,助力基层治理实时化、精准化;扎实推进“引领、四联驱动”红色物业建设,探索街道社区组织领办“初心引领”公益性物业服务企业,成立“物业管理专家服务团”,实行“先期投入、先服务后收费”模式,着力引导物业服务更好融入基层治理。去年以来,涉及物业管理、乱搭乱建等社区治理类12345投诉量同比下降13%。

  五、实行“微激励”上下联心提干劲

  *县采取分类制定考核办法,多场景兑换量化积分等方式,全链条健全考评管理的制度体系,注重考核结果运用,充分发挥正向激励作用,让不同群体融入城市基层治理更顺畅、更舒心。

  (一)实行分类考核。区分网格员、楼长(单元长)、员、群众、志愿者等不同群体,分类制定积分管理考核办法,对参与治理服务情况进行量化积分考核;每年定期开展“最美”系列评选活动,选树一批“最美社区”“最美网格”“最美红色楼长”等,进行表彰激励。近年来,先后评选“最美”系列先进典型450余人次。

  (二)丰富兑换场景。为充分发挥积分制引导作用,*县结合社区实际,将积分结果与日常评优选先、惠民政策等挂钩,不断丰富积分兑换场景,包括“积分超市”生活用品兑换,部分住宅小区物业费抵扣、社区周边商户折扣兑现、民生综合体内享受免费服务等,有效激发了工作活力,实现了城市基层治理从“被动干、推着干”向“抢着干、比着干”转变。

  (三)强化结果运用。*县围绕激励网格组织高效运转、发挥作用,统筹社区运转经费、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实行优秀网格支部工作经费补助,每年对网格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分三个等次落实网格工作经费,提升网格工作团队工作干劲;结合年度街道社区中心工作、重点任务,采取“四不两直”、“互学互比”、电话访问等形式,对城市社区实行提级考评、全县排名,考评结果与社区组织选拔任用、评先树优、经费使用等挂钩,去年以来动态调整社区组织、副*名。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