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区以推进工作深度嵌入新区各项工作为着力点,以的建设为引领,深入实施“五个一”工程(建立一项机制、完善一套模式、培养一批优秀员、做强一个国有企业、创建一系列品牌),把的建设与重大项目、城市管理、企业发展、乡村振兴等深度融合,带动新区工作整体提升水平,推进*新区建设和发展提档升级。
一、主要做法
(一)建立一项联合共建的工作机制
近年来,许多重大产业项目纷纷落户*新区,在助力*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对工作提出新的挑战。为有效发挥组织在推进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新区探索实施支部联合共建的工作机制,成立由项目业主、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和社区组建的临时联合组织,把隶属于多个不同系统、不同建制的组织整合到一起,推动的建设与项目建设融合共促,构建了条块结合、优势互补、组织贯通的资源整合型工作机制。
(二)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
为全面压实基层工作责任,将的建设嵌入重点项目建设与管理,*新区结合员领导干部基层工作联系点制度,提出“11321”推项目工作模式,即“1”个新区工委领导联系指导一个新区国有企业组织,实现对新区重大项目的管控;国有企业组织“1”名班子成员联系负责一个重大项目;确保项目建设成本、项目建设进度、项目建设质量“3”控制,实现项目合同、信息“2”管理,全面组织协调“1”到位的齐抓共管、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
(三)培育一支素质过硬的先锋队伍
一是抓规范促提升。推进基层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争创五星级支部,为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氛围。二是强化实践锻炼。把素质高的务干部放到项目建设、企业管理、乡村振兴等关键岗位锤炼摔打、墩苗壮骨,将积极进取、过硬的技术业务骨干吸收进入组织,锻造过硬、堪当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三是科学大胆使用。对性素质高、业绩特别优异、勇于担当和群众评价好的干部重点培养和考察使用,着力构建崇尚实干、狠抓落实的正向激励体系,推动新区基层组织的肌体真正强起来,员的先锋形象真正树起来。
(四)做强一个能堪重任的国有企业
新城投集团是*新区直属管理的国有企业。 *新区全面加强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推动“进章”“一肩挑”“双向介入、交叉任职”等工作机制全面落实。按照国有企业领导人员“20字”要求,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切实加强企业领导人员教育管理,不断提高履职能力。落实组织研究讨论作为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安排,促进国有企业班子成员从的事业角度审视改革发展问题,从企业经营运行的视角研究的建设工作,确保与企业经营各项业务融合发展。
(五)创建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品牌
*年,*新区工委推出“旗映胜地”品牌,为进一步拓展品牌内涵,*新区立足于中心业务,以“十”为抓手,通过“十项目建设”“十城市服务”“十乡村振兴”构建品牌矩阵,建立了以项目为核心的“建设我先行”“八局筑军魂”子品牌,以服务为核心的“宏谋好管家”“服务我争先”子品牌,以帮扶为核心的“乡村振兴我助力”子品牌,形成品牌集群的蝴蝶效应,为*新区发展赋能聚力。
二、主要成效
(一)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引领释放新区发展活力
*新区坚持把基层组织作为建设发展的根基,通过支部联合共建的工作机制以及“11321”工作模式,充分发挥组织在重大项目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员先锋模范作用,把的组织优势、优势转化为推动*新区建设的强大动力,实现工作与重大项目建设同频共振。截至2022年6月,*新区已完成建设项目255项,总投资780亿元,*新区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华丽蜕变。
(二)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引领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新城投集团坚持发挥组织在推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引领作用,把的建设融入企业的决策、经营、管理等方方面面,实现的建设与企业经营发展同频共振、相互促进,为集团经营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和组织保障。近年来,新城投集团组织被授予*市基层工作示范点(二等)、*市基层高标准示范点(四星)、*市先进基层组织等荣誉称号,集团不断发展壮大,共辖9家全资子公司,入股8家大中型企业,公司资产总额275亿元,累计为*新区建设融资220亿元,做强做优做大的信心和步伐更加坚定有力。
(三)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引领凝聚品牌发展合力
*新区以打造品牌为抓手,做实“+”。在项目建设领域,以*国际会展中心项目为代表的一批重大项目跑出加速度。在城市服务领域,突出红色物业示范作用,以新城国奥小区为示范点建设小区群服务中心,员亮身份、兑承诺,得到了群众肯定和认可。在乡村振兴领域,机关支部与帮扶村组织开展结对共建,以有效帮扶举措助力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品牌建设发挥了集聚效应和示范效应,高效有力地促进了新区各项业务工作又好又快推进。
三、下一步计划
引领是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保障。兴则事业兴,强则事业强。下一步,*新区坚持以高水平赋能高质量发展,围绕中心抓、抓好促发展,努力推动的建设与工作的有机衔接、深度融合,通过重大项目、重点工作、重要任务来检验工作成效,切实把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探索走出一条与新区发展同频共振、互促互赢的路子,激发发展的磅礴活力。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