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常用范文
常用范文 > 市财政局局长学习贯彻《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研讨交流发言材料

市财政局局长学习贯彻《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研讨交流发言材料

发布时间:2025-06-18 13:37:37

  目录/提纲:……

市财政局局长学习贯彻《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研讨交流发言材料

  一、深化思想认识,筑牢厉行节约“压舱石”

  (一)站在高度领悟重大意义

  (二)结合时代背景把握核心要义

  (三)立足财政职责增强行动自觉

  二、优化预算管理,牵住厉行节约“牛鼻子”

  (一)科学编制预算,把好源头“第一关”

  (二)严格执行预算,筑牢刚性“防火墙”

  (三)加强绩效管理,提升资金“含金量”

  三、强化资金监管,织密厉行节约“防护网”

  (一)健全监管机制,凝聚监督合力

  (二)突出监管重点,严防跑冒滴漏

  (三)严肃责任追究,保持高压态势

  四、推进制度建设,打造厉行节约“硬支撑”

  (一)完善配套制度,细化执行标准

  (二)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工作成果

  (三)加强制度宣传,强化遵规意识

  五、加强自身建设,当好厉行节约“排头兵”

  (一)提升业务能力,增强履职本领

  (二)强化建设,树立良好形象

  (三)发挥表率作用,引领节约风尚

  ……

  市财政局局长学贯彻《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研讨交流发言材料

  

  同志们:

  俗话说:“俭节则昌,淫佚则亡。”近日,印发修订后的《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这是深化建设、落实_精神的关键举措,彰显了驰而不息纠治“四风”的坚定决心。作为财政部门,我们掌管着的“钱袋子”,在贯彻落实《条例》中肩负着重要职责。今天,借这个研讨交流的机会,我想围绕如何将《条例》要求融入财政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深化思想认识,筑牢厉行节约“压舱石”

  (一)站在高度领悟重大意义。《条例》的修订出台,绝不是简单的条文更新,而是有着深远考量的战略之举。从大局看,这是捍卫“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的直接体现。始终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为建设的重要内容,财政部门作为政策执行的关键一环,唯有将《条例》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确保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忠诚。从群众期盼看,铺张浪费行为严重损害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侵蚀的公信力。《条例》的实施,就是要向群众表明,坚决与奢靡之风作斗争,切实解决群众关切问题,重拾群众对的信任与拥护。我们财政人必须心怀“国之大者”,深刻认识到厉行节约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严肃的问题,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推动《条例

  ……略…… 

  火墙”。“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预算一旦确定,就必须严格执行,维护其权威性和严肃性。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超预算或者无预算安排支出,杜绝“先斩后奏”“边斩边奏”等违规行为。建立健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跟踪、预警提示,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的偏差。比如通过财政一体化系统,对每一笔资金的流向、用途进行全程监控,一旦发现资金使用异常,立即启动核查程序,防止资金被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同时,严格控制预算调整和追加,除突发事件、政策调整等特殊情况外,一律不予调整和追加预算,如确需调整,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报批,确保预算执行的刚性约束。

  (三)加强绩效管理,提升资金“含金量”。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预算绩效管理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实现厉行节约的重要抓手。要将绩效管理理念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在预算编制环节,要求各部门明确项目绩效目标,细化量化绩效指标,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定期对项目绩效目标实现情况进行跟踪监控,对偏离绩效目标的项目及时采取纠偏措施;在项目完成后,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对绩效评价结果好的项目予以表扬,并在后续预算安排中给予优先支持、适当奖励;对绩效评价结果差的项目,减少预算安排,甚至暂停项目实施,并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通过强化绩效管理,让财政资金“花得其所、用得高效”,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含金量”。

  三、强化资金监管,织密厉行节约“防护网”。

  (一)健全监管机制,凝聚监督合力。监督是保障财政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的重要手段。要建立健全多部门协同、全方位覆盖的财政资金监管机制,凝聚监督合力。加强财政内部监督,明确各业务科室在资金监管中的职责,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格局;强化与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信息共享、线索移送、联合等工作机制,实现监督资源的优化配置。比如在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时,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联合行动,各司其职、优势互补,从不同角度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体检”,让违规违纪行为无处遁形。同时,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建立举报投诉制度,鼓励群众对浪费财政资金、违规使用资金等行为进行举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监督的良好氛围。

  (二)突出监管重点,严防跑冒滴漏。在全面监管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重要岗位的监管,做到有的放矢、精准发力。聚焦民生领域资金,像教育、医疗、社保、扶贫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资金,加大监管力度,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安全高效,让民生政策真正惠及群众。紧盯投资项目,从项目立项、招投标、施工建设到竣工验收,对资金使用全过程进行严格审核把关,防止项目超预算、超规模建设,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加强对采购活动的监管,严格执行采购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规范采购行为,提高采购透明度,防止采购过程中出现暗箱操作、高价采购、以次充好等问题,节约财政资金。

  (三)严肃责任追究,保持高压态势。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对违反《条例》规定,浪费财政资金、违规使用资金的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以严肃的责任追究形成有力震慑。建立责任倒查机制,对出现问题的项目和资金,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还要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同时,加强典型案例通报曝光,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广大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到违规违纪的严重后果,自觉遵守财经纪律,维护财政资金安全。通过严肃责任追究,保持对浪费行为的高压态势,营造风清气正的财政工作环境。

  四、推进制度建设,打造厉行节约“硬支撑”

  (一)完善配套制度,细化执行标准。《条例》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提供了基本遵循,但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完善一系列配套制度,细化执行标准,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比如在经费管理方面,进一步完善差旅费、公务接待费、会议费等具体开支标准和管理办法,明确各项费用的报销范围、审批流程和支付方式,使每一笔支出都有章可循;在公务用车管理方面,制定公务用车配备、使用、处置等具体规定,明确公车使用的审批程序、运行维护费用标准,杜绝公车私用、超标准配备公车等问题;在办公用房管理方面,细化办公用房调配、使用、维修等制度,严格控制办公用房面积和装修标准,防止超标准占用办公用房。通过完善配套制度,将《条例》的原则性要求转化为具体的工作规范,让制度真正落地生根。

  (二)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工作成果。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一方面,建立健全制度执行情况评估机制,定期对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分析,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