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常用范文
常用范文 > 在市文旅类改革调研成果汇报会议上的讲话

在市文旅类改革调研成果汇报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5-06-20 13:54:50

  目录/提纲:……

在市文旅类改革调研成果汇报会议上的讲话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文旅类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推进文旅类改革是贯彻落实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

  (二)推进文旅类改革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三)推进文旅类改革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举措

  二、聚焦关键领域,精准落实文旅类改革的重点任务

  (一)做好顶层规划设计,构建文旅发展新格局

  (二)强化资源集聚整合,夯实文旅发展基础

  三、强化责任担当,确保文旅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

  (二)加大政策支持,强化要素保障

  (三)营造良好氛围,强化宣传推介

  ……

  在市文旅类改革调研成果汇报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文旅类改革调研成果汇报会议,主要任务是听取全市文旅工作调研情况汇报,研究部署下阶段重点工作,推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参加今天会议的有相关领导,宣传部、市文旅广体和商务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以及各相关乡镇、园区的负责同志。刚才,、统战部部长,、宣传部部长,副市长分别就《发展民宿经济助推我市红色旅游创新发展》《构建“我的行”红色研学标准化体系》和《激活“夜经济”促进文旅消费提质扩容》三个改革课题作了汇报发言,相关部门也结合实际提出了意见建议,讲得都很全面、很有针对性,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结合我市文旅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文旅类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推进文旅类改革是贯彻落实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先后出台《“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将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夜间经济等列为重点发展领域。X市作为具有深厚红色文化底蕴的地区,必须主动对标国家战略,以改革为抓手,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例如,近年来全国红色旅游游客接待量年均增长超过20%,旅游收入占比逐年提升

  ……略…… 

  市共有民宿家,主要集中在镇、街道等核心景区周边,但存在布局分散、档次偏低、同质化严重的问题。下一步,要按照“区域联动、错位发展”的原则,编制《市民宿经济发展规划》,重点打造“一核三带”民宿集聚区:以故居景区为核心,建设高端红色主题民宿群;在镇至村沿线打造“乡村振兴民宿带”,融入农耕文化体验;在山景区周边打造“生态康养民宿带”,结合自然景观资源;在X城区打造“都市文化民宿带”,融合地方特色美食和非遗体验。

  

  例如,镇村可依托红色文化资源,规划建设20家具有年代特色的“红色民宿”,每家民宿融入1-2个革命历史故事,配套红色主题餐饮、手工课等体验项目,形成“住民宿、学史、悟思想”的特色业态。同时,建立民宿星级评定标准,从硬件设施、服务质量、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对评定为三星级以上的民宿给予每间客房5000元的一次性补贴,并纳入全市旅游线路推荐清单。预计到2025年,全市民宿数量将达到200家,其中精品民宿占比超过30%,民宿接待能力提升至1.5万人次/日,带动直接就业5000人,年营业收入突破2亿元。

  

  2.构建标准化红色研学体系,提升教育实践成效

  

  红色研学是传承红色基因、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针对我市研学市场存在的课程不规范、服务不标准、管理不统一等问题,要加快构建“我的X行”红色研学标准化体系,涵盖课程设计、师资培训、安全管理、服务评价等全流程。具体而言,可分三步推进:第一步,组建由史专家、教育学者、文旅从业者组成的研学课程研发团队,开发“理想信念”“革命传统”“乡村振兴”三大主题共20门标准化课程,每门课程设置理论教学、现场体验、互动研讨三个环节,确保研学内容的性、教育性和趣味性。

  

  第二步,建立研学基地准入机制,对X故居、纪念馆等10个核心景点进行标准化改造,完善研学配套设施,明确接待容量、讲解服务、安全保障等具体要求,每年组织两次复核,不合格者取消研学基地资格。第三步,加强研学师资队伍建设,每年举办4期研学导师培训班,邀请校、大学等单位的专家授课,重点培训史知识、教学方法、应急处置等内容,考核合格者颁发研学导师资格证书,实行持证上岗。预计到202x年底,全市标准化研学课程将覆盖80%以上的研学团队,研学游客满意度提升至85%以上,年研学收入增长40%,打造成为省红色研学示范基地。

  

  3.打造“夜经济”名片,促进文旅消费提质扩容

  

  激活“夜经济”是拓展文旅消费空间的重要抓手。结合我市实际,要重点打造“一核两圈多点”的夜间文旅消费格局:以商业步行街为核心,打造集“夜食、夜购、夜娱”于一体的综合性夜间消费集聚区;在湖景区周边形成“生态夜游圈”,开发灯光秀、游船夜航、星空露营等项目;在古镇打造“文化夜演圈”,推出地方戏曲、非遗展示、民俗体验等夜间文化活动;在各景区、乡镇布局若干夜间消费示范点,如村的“红色夜校”、X镇的“农家夜市”等。

  

  以商业步行街为例,可实施“三大提升工程”:一是景观亮化工程,投资5000万元对街道建筑、绿化景观进行灯光改造,打造特色灯光小品和网红打卡点;二是业态升级工程,引进老字号餐饮、非遗手作、沉浸式剧场等特色业态,将现有商铺的夜间营业率从60%提升至90%;三是活动引流工程,每月举办“夜市集”“街头艺术展演”等主题活动,结合节假日策划“灯光节”“美食节”等大型活动。同时,延长公共交通运营时间,在夜间19:00-23:00开通3条旅游专线,连接主要景区和夜间消费场所。预计到2025年,全市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达到5个,夜间消费收入占比提升至40%,年带动消费超过10亿元,成为地区夜间经济新标杆。

  

  (二)强化资源集聚整合,夯实文旅发展基础

  

  1.盘活闲置文旅资源,提高利用效率

  

  我市现有各类闲置文旅资源处,包括废弃厂房、旧校舍、传统民居等,总面积约万平方米,这些资源大多位于交通便利、自然或文化资源富集的区域,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要建立“闲置文旅资源数据库”,由市文旅广体和商务局牵头,联合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对全市闲置资源进行全面普查,逐一登记位置、面积、权属、现状等信息,形成动态管理台账。同时,制定《X市闲置文旅资源盘活利用实施方案》,通过“引导、市场运作、多元参与”的模式,采取租赁、合作、入股等方式推进开发。

  

  例如,镇村的旧小学可改造为“红色研学营地”,设置宿舍、教室、拓展场地等设施,承接中小学生研学团队;X街道的废弃厂房可引入文化创意企业,打造“X1958”文创园,包含艺术展厅、工作室、创意商店等业态。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可给予前三年租金减免、装修补贴等政策支持,对盘活成效显著的乡镇给予年度考核加分。预计到202x年底,全市闲置文旅资源盘活率达到60%以上,新增文旅业态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