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肯定成绩,总结经验,深刻认识劳动用工法治体检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专项活动组织实施有力,整体推进成效显著
(二)服务模式不断创新,企业参与积极性持续提升
(三)重点企业覆盖精准,风险防范针对性不断增强
二、正视问题,找准差距,清醒把握当前劳动用工法治体检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企业对法治体检的认识存在偏差,主动参与意识不强
(二)工作开展不平衡,区域和行业覆盖存在盲区
(三)专业服务力量不足,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长效工作机制尚未健全,成果转化运用不够
三、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全面推动劳动用工法治体检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强化宣传引导,提高企业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二)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法治体检的质量和效率
(三)突出工作重点,扩大法治体检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四)健全长效机制,确保法治体检工作常态长效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团队的专业能力
四、加强领导,协同配合,为劳动用工法治体检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
(二)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三)加大投入保障,夯实工作基础
(四)强化督导检查,确保工作实效
……
在全市劳动用工法治规范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劳动用工法治规范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决策部署,总结全市劳动用工“法治体检・和谐同行”专项活动开展情况,分析当前劳动用工领域存在的问题与挑战,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务,进一步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副市长XX同志,市人社局、市司法局、市总工会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区)分管劳动用工工作的副县(区)长及人社部门负责人,部分重点企业代表。刚才,市人社局就全市劳动用工“法治体检・和谐同行”专项活动开展情况作了汇报,X县、X区分别作了交流发言,讲的都很好,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落实好。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总结经验,深刻认识劳动用工法治体检工作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高度重视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工作,始终将规范劳动用工行为作为优化营商环境、保障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市开展的劳动用工“法治体检・和谐同行”专项活动,通过创新服务模式、聚焦重点企业、精准排查风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专项活动组织实施有力,整体推进成效显著
专项活动启动以来,市人社局牵头抓总,联合市司法局、市总工会等部门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全市劳动用工“法治体
……略……
局开发上线“企业劳动用工法治体检问卷二维码”,企业通过扫码填写问卷,系统自动收集用工信息,由劳动仲裁机构组织专业人员对问卷进行评测,在3个工作日内出具《企业用工法治体检报告》,明确风险等级、问题清单和整改建议。为保护企业隐私,专门设置匿名申请通道,企业可自主选择是否公开单位信息,目前已有54家企业申请“云问诊”,其中28家选择匿名方式,有效消除了企业的顾虑。X区某餐饮连锁企业通过“云问诊”发现,其旗下12家门店均存在部分员工未签订劳动合同的问题,劳动仲裁机构及时出具报告并提出整改建议,企业在一周内完成了所有员工的劳动合同签订工作,避免了潜在的法律风险。
“上门检”方面,针对劳动争议多发企业、新业态企业等重点对象,组织专业团队深入企业开展“面对面”咨询服务,通过查阅资料、座谈交流、现场核查等方式,精准排查用工风险。X街道辖区内的一家物流企业,因业务繁忙经常安排员工加班,但未按规定支付加班费,导致员工投诉较多。服务团队上门体检时,不仅指出了加班费支付问题,还详细讲解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工作时间和加班报酬的相关规定,并帮助企业制定了新的考勤和薪酬制度,使企业的用工管理更加规范,近三个月来未再收到相关投诉。
(三)重点企业覆盖精准,风险防范针对性不断增强
专项活动聚焦新注册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新业态企业、出现过劳动争议案件的企业等7类重点企业,加大服务力度,提高风险防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针对新注册企业,开展“入职第一课”活动,在企业注册登记后一个月内,主动上门提供劳动用工政策宣讲和法治体检服务,帮助企业从成立之初就规范用工行为。今年以来,全市共为126家新注册企业提供“一对一”指导,帮助制定劳动合同文本、员工手册等规章制度280余份,从源头上降低用工风险。
针对劳动密集型企业,重点检查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社会保险缴纳等情况,严厉查处拖欠工资、不缴社保等违法行为。县镇是纺织服装产业聚集区,共有劳动密集型企业45家,员工总数超过8000人。专项活动中,服务团队对这些企业进行全面体检,发现有7家企业存在拖欠员工工资的情况,涉及金额达120余万元。经过督促整改,目前已有6家企业全额支付了拖欠工资,剩余1家企业也与员工达成还款协议,有效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针对新业态企业,如外卖平台、网约车公司、直播带货机构等,由于用工形式灵活多样,劳动关系认定复杂,容易产生劳动争议。专项活动中,专门组织专家研究新业态用工特点,制定针对性的体检项目和风险防范建议。X区一家外卖平台合作商,其配送员多为兼职人员,企业未为其缴纳工伤保险,服务团队在体检时指出,根据相关规定,即使是兼职人员,企业也应为其缴纳工伤保险,否则发生工伤事故后企业将承担全部责任。该合作商及时为200余名配送员缴纳了工伤保险,消除了用工隐患。
二、正视问题,找准差距,清醒把握当前劳动用工法治体检工作面临的挑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全市劳动用工法治体检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要求相比,与企业和职工的期待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一)企业对法治体检的认识存在偏差,主动参与意识不强
部分企业负责人法治观念淡薄,对劳动用工法治体检工作重视不够,认为“只要不发生劳动争议,就没必要搞体检”,存在侥幸心理。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人员少,往往重生产经营、轻用工管理,对法治体检工作持敷衍态度,即使参与也是走过场,不认真排查问题、不及时整改落实。据统计,全市仍有近40%的企业未参与过任何形式的法治体检,其中小微企业占比高达75%。X县某玩具加工厂,在专项活动中被列为重点服务对象,但企业负责人以“生产忙、没时间”为由,多次拒绝服务团队上门体检,直到后来因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被投诉,才被动接受检查,此时已积累了大量用工风险。
还有部分企业担心法治体检会暴露自身问题,受到处罚,因此对体检工作存在抵触情绪。一些企业在“自助检”时隐瞒真实情况,填报信息不完整、不真实;在“云问诊”时故意规避敏感问题,导致体检报告不能准确反映实际情况。X区一家建筑企业,在“云问诊”中未如实填报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后来在部门联合检查中被发现拖欠150余名农民工工资达300余万元,这说明企业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诚信意识还有待提高。
(二)工作开展不平衡,区域和行业覆盖存在盲区
从区域分布来看,市区及经济发达县区的法治体检工作开展较好,企业参与率较高,如X区企业参与率达到65%,而部分偏远县区的工作推进缓慢,企业参与率不足30%。县镇地处偏远山区,共有企业23家,但参与法治体检的仅有5家,且均为规模较大的企业,小微企业几乎未参与。从行业分布来看,制造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参与率相对较高,而农业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参与率较低。全市共有农业企业156家,参与法治体检的仅32家,占比20.5%;个体工商户数量超过1.2万户,但参与率不足5%,这些行业和_已成为法治体检工作的“盲区”。
,部分县区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为完成考核指标,片面追求服务企业的数量,而忽视了体检的质量和效果。一些县区为了凑数,将已经参与过体检的企业重复统计,或者对企业的问题排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