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纪违法案例犹如一面面警示之钟,既敲响着他人的沉痛警钟,更警醒着我们自身的前行之路。作为基层党员干部,特别是肩负领导职责的同志,务必从这些案例中汲取深刻教训、领悟核心要义、坚守纪律底线。今日,结合自身思考与工作实际,围绕案例警示谈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勉,旨在共同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长城,以更清醒的认知、更坚定的信念、更务实的行动履行好职责使命。
一、以“案”为鉴,在“深挖根源”中筑牢思想防线
违纪违法行为绝非偶然发生,而是思想防线松动的必然结果。仔细剖析那些落马的干部,思想的滑坡往往是第一步。我们要透过案例表象,探寻思想根源,将自己置于案例情境中反思,将职责融入其中审视,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
(一)警惕“随波逐流”的从众心理。不少案例中的干部,起初并非毫无原则,但在不良风气的影响下,逐渐放松了自我要求。他们看到周围有人违规操作未受惩处,便心存侥幸,也跟着效仿。就像一艘在风浪中失去航向的船,被周围的水流裹挟着偏离了正确的航线。有的觉得“大家都这么做,我不做就吃亏了”,有的认为“法不责众,不会查到自己头上”。这种从众心理,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让腐败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自己的原则底线,不盲目跟风,不被不良风气所左右,对任何违规行为都要坚决抵制。
(二)破除“功过相抵”的错误观念。一些干部在忏悔时提到“以前也为单位做过贡献,没想到会因为这点小事栽跟头”,这种“功过相抵论”是典型的思想误区。须知,功劳是过去的成绩,不能成为违规违纪的“挡箭牌”。有的干部觉得自己为单位立下过汗马功劳,就可以在工作中搞特殊、耍特权;有的认为“偶尔犯点小错,用以前的功劳可以抵消”。但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功是功,过是过,不能混为一谈。案例告诉......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