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退休干部融入大格局,是离退休干部发挥老干部作用、为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的重要抓手,对于坚持和加强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夯实在城市的执政基础,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老干部局、离退休干部工委对离退休干部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离退休干部工作融入城市基层大格局尚处于推进阶段,还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一、**市离退休干部融入大格局的实践与探索
目前,我市共有离退休干部员*****名,其中,离休干部员***名,退休干部员*****名。在全市离退休干部员设有市级离退休干部工委*个,县级离退休干部工委*个,总支*个,支部***个,小组****个。我市离退休干部探索以“+社区”“+团队”的模式,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员的独特作用,在思想建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城市社区建设、精神文明创建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灵活设置的组织,发挥夯实基层基础的作用。的基层组织是确保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发挥离退休干部员性强、好、经验多的优势,鼓励离退休干部员到居住的社区组织报到,亮身份、亮承诺、亮服务,主动参与社区建设。在离退休干部集中居住的社区等活动学场所,不拘泥于组织关系,根据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建立老干部正能量工作室、老干部特色支部等基层组织或临时组织***个,发挥老干部的优势,强化基层组织网格,夯实的基层基础建设,扩大的影响,增强城市基层合力。
二是宣传的方针政策,发挥强化引领的作用。进行宣传发动,不断提高群众思想水平是城市基层的重要任务。离退休干部员普遍拥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觉悟,对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有较高的关注度和敏感性,对方针政策的理解也比普通群众更为全面和深入。在史学教育方面,以老干部宣讲员、老干部微课、每月交流会等形式,让身边的人说身边的事,通俗易懂、潜移默化地带动群众理解、支持的方针政策,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员的引领作用,助力社区做好群众的宣传工作。发挥老干部熟悉史优势,筛选具有史宣讲优势特长的老同志,成立史学教育宣讲团分赴校园、街道等处开展巡回宣讲****余场次,讲好史故事、讲好**故事,弘扬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三是参与社会基层治理,发挥团结服务群众的作用。面对城市社区治理工作任务重、人员少、矛盾多、难度大的现状,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员熟悉社情、掌握政策、社会经验丰富、时间充裕的优势,鼓励离退休干部融入“四纵四横”城市基层网格化管理体系,担任网格社工、兼职社工、业主委员会成员,调解邻里纠纷、维护社区治安、丰富社区文化等,团结、组织、服务群众,积极参加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离退休干部员参与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胸佩徽、臂戴袖章,融入大街小巷、路口要道踊跃参与卡点布控、疫情摸排、值班巡查、宣传劝导、体温检测等工作,加入小区“员志愿服务队”为居民提供免费跑腿代办服务,合力构筑我市红色“防疫堡垒”。
四是培育特色兴趣团队,发挥助推文化养老的作用。依托老(年)干部大学、老年书画院等资源在基层社区开设活动点,在社区老年群体中培育特色兴趣团队,如舞蹈、书画、摄影、戏曲、太极拳等,定期组织离退休干部员在社区中开展交流互动等活动。利用特色兴趣团队,丰富社区精神文化生活,助推社区文化养老。睢阳区、梁园区在**古城水上公园、梁园区体育公园,建设社区文化体育专门活动场地*所,并以员为骨干成立兴趣小组,有着良好的社会影响。
二、当前离退休干部融入基层大格局亟待解决的问题
尽管我市在离退休干部融入城市大格局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作为城市基层的一部分,离退休干部工作尚未完全融入,没有真正发挥好离退休干部员在参与社区建设、加强基层治理、实现就近活动等作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离退休干部工作重视不够。少数县(市、区)和组织部门领导对离退休干部工作不够重视,老干部工作机构编制职数没有解决,组织机构不健全。有地建立了组织构架,工作量增加了,人员却未增加,导致有些组织构架形同虚设,或者相关工作“边缘化”。
二是工委工作职能没有完全发挥。各县(市、区)委离退休干部工委与街道工委平级,无法指导督促街道工委将离退休干部工作抓落实。离退休干部工作只是城市基层工作的一部分,因街道组织委员负责整个城市基层(社区、非公)工作,街道、社区无专人主抓离退休干部,导致相关工作无法落实落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一级离退休干部工委抓工作部署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是部分离退休干部存在抵触思想。一些干部离退休后,在思想观念上一时难以转变,认为自己是有单位的人,不能接受与社区普通居民一起过组织生活、开展活动。,社区经费有限,离退休干部工作经费没有配套下拨,也是影响离退休干部工作融入基层的主因。
三、主要思考与建议
中办发〔2022〕*号文件中提出,要健全就近学、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的社会平台,更好满足退休干部养老服务需求。我市有着庞大的离退休干部员队伍,让他们融入社区,能更好地达到“四就近”要求,也能提升社区社会治理能力,增加社区活力和群众归属感。当前,我市仅有少部分老干部将组织关系转到社区。一方面是老同志们认为到社区参加活动有失“身份”,另一方面是有关部门积极引导不够、相关服务保障工作不到位。在学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要加强机制建设,完善组织体系。进一步理顺离退休干部工委、县(市)离退休干部工委、乡镇(街道)(工委)、社区基层、社区离退休干部支部的关系,形成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老干部工作部门督促指导、各大口组织支持配合、街镇(工)委组织实施、社区组织具体落实、离退休干部组织开展活动、原单位组织支持配合的城市社区离退休干部工作格局。落实离退休干部原单位组织主体责任,建立市、区、街镇(工)委、居民区组织四级工作体系和责任体系;健全条块结合的表彰激励机制、检查考核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
二要加强思想引领,强化组织动员。运用教育引导、宣传引导、活动引导和示范引导,逐步使老同志、原单位和试点街镇社区组织的思想统一形成共识。许多干部退休后,虽然仍在原单位过组织生活、参加活动,但由于他们与在职员年龄、性格、兴趣相差悬殊,影响活动质量,同时也因老干部年事已高,到原单位过组织生活行动不便,无法达到“四就近”的效果。为此,要通过召开动员会、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动员离退休员干部将组织关系“下放”到其常住地或户口所在地社区管理,以便于让老同志实现就近学、就近活动,还可以实现就近得到照顾,对于一些身体不好、行动不便的老员,社区组织还可采取送教上门等方式,真正对离退休干部实现学教育、管理和关心关爱全覆盖。
三要加强服务保障,体现组织关怀。离退休干部关系转入居住地组织后,有关部门要及时统筹协调,将相关工作经费配套下拨到社区,同时落实人员、学活动场所及相关配套设施等,提高社区基层组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让老干部愿“融”,实现离退休干部和社区基层优势互补、深入融合、整体提升,让老干部优势和作用充分发挥,齐心构建和谐文明社区。要统筹街镇社区资源,探索建立离退休干部员学教育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形成一方隶属、多重管理的工作机制。
四要加强系统集成,增强组织功能。社区要把离退休干部员纳入到就近教育管理网络中来,依托居民区总支成立常规型离退休干部支部,依托以离退休干部为主体的兴趣团体、公益组织等成立功能型离退休干部支部。把离退休干部支部队伍强起来,推选性强、威望高、身体好、乐于奉献的员作为和支委,并加强学培训。把离退休干部支部运转起来,充分调动老同志和社区两方面积极性,让社区离退休干部支部不仅建起来,而且支部活动有效开展起来。原单位要定期采取走访、通话等方式,了解老干部的学、生活等情况,配合社区共同落实好服务管理工作。社区组织定期向其原单位通报老干部在社区参加组织生活、表现、发挥作用等情况,并配合原单位根据老同志特点,进行个性化服务,发挥特长优势,不断增强对老干部服务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