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工委坚持以为指导,认真学宣传贯彻的精神,以落实新时代总要求和新时代的组织路线为主题,深入践行“为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大力实施“领航工程、凝聚工程、强基工程”的“三大工程”,全力推进教育系统质量全面创优、全面提升,实现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聚焦强基固本,实施“强基工程”,夯实“战斗堡垒”
牢固树立“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全方位夯实教育系统基层工作基础,为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一是扎实推进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认真研究制定《关于建立中小学校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办法(试行)》,推动学校机构设置和组织成立同步谋划、同步落实,累计落实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小学124所,进一步强化了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二是有力推进学校组织桥头堡作用充分发挥。多措并举激励全系统员干部在关键时刻冲锋在前、示范在前。去年部分学校出现疫情后,市教育工委、市教育局迅速成立**市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组,印发了《关于开展“三个五”校园疫情联防联控工作的通知》,制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五级联控、全员联防“三个五”校园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广大员教职工不畏艰难、主动请战,在隔离点建立临时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前线的“桥头堡”作用,积极稳妥地应对处置了校园疫情感染,赢得了上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肯定和广泛赞誉。三是提升学校支部工作质量。坚持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推动全市学校普遍建立、完善了组织工作目标管理制度、“三会一课”制度、组织(民主)生活会制度、学等一些工作的主要制度,2022年度,市直学校33个支部共计召开支部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小组会900余次,员参与率达到97%,学校工作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和正常化。
二、聚焦思政建设,实施“凝聚工程”,把牢“理论方向”
坚持把的建设摆在首要位置,通过加强对员的思想教育、价值引领,不断夯实员的性修养、提升道德境界、坚定理想信念。一是强化思想建设,用的创新理论武装员教师。全系统各级组织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各级各校员通过自学、集中学、“学强国”线上学等方式,系统学,深入学《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确保教育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印发《关于全市教育系统深入学宣传贯彻的精神的通知》,制定了员干部示范学、线上线下全员学、骨干教师集中学、青年师生创新学、深入实地现场学的“五学”体系,和领导干部带头讲、思政教师融合讲、名师宣讲团巡回宣讲的“三讲”体系,推动的精神在**教育系统落地扎根、开花结果。二是强化组织建设,创优建强学校的队伍。持续加强组织对学校的领导,参与学校规划、人事、重大经费开支等重大问题的决策,督导校长依法行使职权、开展工作,确保各级各类学校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深入实施“双培养”工程,在入积极分子的培养上注重向骨干教师、一线青年教职工倾斜。2022年共计培养积极分子86名,发展员25余名,学校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增强。三是强化正向激励,激发员教师担当奉献热情。市直26个学校组织普遍建立完善了岗位责任制和结构工资制,形成了重实干、重实绩、重能力、重贡献的激励机制,有力引导激励员教师自觉履行起员岗位示范和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积极争创学科带头人和品牌员。
三、聚焦高质量发展,实施“领航工程”,提升“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力”
坚持把对教育事业的领导贯穿到教育改革发展的方方面面,不断强化对教育工作的统筹管理,推动全市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一是有效推进在学校管理中的引领性作用。立足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将支部、小组建立在年级组、教研组,实现了员覆盖100%,以分散、机动,灵活、多样的形式在教育教学一线开展的活动,提高了活动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为学校质量提升探索出一条新路径。二是夯实民办学校基础。扎实推进全市民办学校工作规范化,推动全市55所民办学校健全工作机制,把的建设有关内容写入学校章程,明确民办学校组织议事规则,健全了相应的制度规范和运行机制。实现了“两个100%”,即组织隶属关系调整实现100%,组织班子与学校决策层、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100%,对民办教育的领导不断深入。三是推动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通过将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难点作为学校的研究选题,组织有关学校组织和员开展课题研究,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全市77所学校、96030名学生、6373名教师参与到“5+2”课后服务,实现了全覆盖,全市“双减”工作走到全省前列。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