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常用范文
常用范文 >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培训党课讲稿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培训党课讲稿

发布时间:2023-09-14 13:54:23

高校学生工作培训课讲稿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各级各类学校组织要把抓好学校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这一重要论述为高质量推动高校学生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各高校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意义,科学把握原则和核心要务,全面推动高校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培训党课讲稿

  一、推动高校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意蕴

  报告强调,要“不断提高的建设质量”,这吹响了推动高校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总号角。推动高校学生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聚力实现高校学生工作更加规范、更有活力、更具创新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推动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必然要求。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需要发挥马克思主义执政对青年学生的号召力、引领力和凝聚力,教导引领学生清醒认识并深刻领悟“中国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更加认同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对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学理解和宣传阐释,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世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大学阶段是青年信仰形成的关键阶段,以高质量的学生工作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员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可以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抵制不良亚文化、错误思潮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2.推动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加强高校的建设的必然要求。高度重视高校的建设工作。近三十年来,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几乎每年都组织召开全国高校的建设工作会议,至今已有27次。学生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工作的质量与效果,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高校工作的层次和水平。学生工作越规范、越有活力,学生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就越充分,高校的建设根基就越牢固、越可靠。有效加强高校学生组织的、思想、组织、、纪律和制度建设,能推动实现学生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实然状态。因此,高标准、高质量抓好学生是全面加强高校的建设的题中之义。

  3.推动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高校必须贯彻执行的教育方针,履行为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以高质量的学生工作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不断夯实办学治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功,让学生员衷心拥护中国,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思想上、上、行动上始终听话、跟走,通过实践磨砺练就过硬本领、锤炼高尚的品德修为,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4.推动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向高校延伸的必然要求。从十九届第七轮巡视公布对31所中管高校巡视的反馈情况来看,高校存在基层工作基础仍然薄弱,抓基层工作不够到位,落实工作责任制有差距,全面从严治意识不够强,全面从严治“两个责任”落实不够有力,压力传导不到位,等等,这些情况和问题在高校学生中或多或少有所体现和反映。加快补齐学生工作存在的短板弱项,从严从实是关键。这需要将全面从严治的总要求贯彻在高校学生工作的全过程,把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目标和要求具体化、责任化、制度化,全面从严加强学生工作。

  二、推动高校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原则

  的建设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提高高校学生工作质量,要遵循学生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切实把握其基本原则。

  1.坚持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统一。以来,高校学生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并在新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强调:“要加强高校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的基层组织做思想工作能力。”推动高校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既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也要及时总结推广新经验,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认真执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工作标准》。不断推动高校学生工作的理念思路创新、方式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不断坚持实践创新,推广各地各高校的有益探索,总结新规律、形成新方法、建立新机制,让高校学生工作创新永远在路上。不断加强载体创新,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技术,推动高校学生工作与其有机融合,建强高校学生工作的网络阵地和全媒体矩阵。

  2.坚持目标引领与问题导向相统一。推动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涉及员的培养发展、教育培训、管理评议、作用发挥等环节,关系到学生支部的组织力战斗力,关系到员作用发挥和支部的功能拓展,其目标必须紧紧围绕为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保证和思想保证,同时聚焦问题,补齐短板弱项。新时代高校学生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难点、薄弱点。例如,少数学生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强,“三会一课”制度执行不规范;高校学生网络阵地不够坚牢,网络的吸引力、影响力、传播力还不够;员教育管理“前紧后松”的现象仍然存在,员继续教育相对薄弱;等等。要基于问题导向统筹资源,更加明确学生工作的目标,建设科学的高校学生工作体系,以目标的不断实现和问题的有效破解来促进高校学生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3.坚持统筹协调与精准施策相统一。新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的主要矛盾,主要反映在有效供给不平衡、高质量供给不充分。其中,不平衡是指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学段、不同支部之间工作质量存在差异;不充分主要体现在学生工作质量还不够高。破解这些矛盾,一方面,要统筹处理好学生和人才培养、思政教育、意识形态等工作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推动学生工作与教书育人工作有机融合,加强统筹学生工作的资源、要素和力量,推动形成提高学生工作质量的强大合力。另一方面,要强化高校学生工作的精准施策。在实际工作中,本科生工作不能与研究生工作“上下一般粗”,硕士研究生工作也不能与博士研究生工作“左右一个样”。要针对学生较为薄弱的学校、学段,如民办高校、专科学校、招收研究生的科研院所,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工作中的短板弱项,提出有针对性与实效性的举措。

  4.坚持培育典型与全面提高相统一。高校学生工作要坚持典型培育与协同发展、共同提升相结合。一方面,着力发掘和培育优秀典型、打造具有示范效果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带动和示范作用,以示范创建、质量创优的组合方式充分调动各高校学生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全面提高学生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在工作对象上做到全覆盖,覆盖全体学生支部、学生员;在环节上严控质量,包括入积极分子教育培养、员发展及继续教育管理、学生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在机制保障上做到全覆盖,即包括学生工作的组织领导、体制机制和条件保障,将其有效贯穿到学生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推动实现学生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5.坚持系统设计与落实见效相统一。全面加强新时代高校学生工作,既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不能使矛盾和问题“按下葫芦浮起瓢”,而是需要系统、全面、科学的规划设计。近年来,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地各高校围绕质量提升,聚焦工作中心任务,科学谋划顶层设计,以质量、支部建设作为年度目标,实施“攻坚行动”和“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创新开展新时代高校“双创”工作和“双百”创建活动,以实际行动推动高校学生工作更加规范有效。面对高校学生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需要从目标、内容、标准、运行、保障、成效等方面加快构建科学的高校学生工作体系,坚持系统设计与落实见效相统一。

  三、推动高校学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务

  推动高校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需要健全体系、压实责任,不断增强高校学生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和长效性,在理论武装、建设、手臂延伸、队伍锻造、典型培育、机制健全等方面综合施策、久久为功。

  1.强化思想理论武装。教育引导大学生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思想、理论和情感上形成共识。以重要时期、重要节点的重大主题教育为契机,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热爱伟大祖国,拥护民族团结,真正做到的创新理论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讲座、进培训、进实践、进宿舍、进社团。针对当代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创新课的内容和形式,讲授更具有启发性、探究性、研讨性的课,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以青年视角科学阐释的理论,以青年话语生动宣传的主张。积极组织博士生宣讲团、大学生讲师团等学生理论宣讲组织,广泛开展校内外巡讲和网络巡礼活动,实现线上、线下联合宣讲的常态化长效化,广泛学传播,把的创新理论讲深、讲实、讲活、讲明白、讲透彻,使其“飞入寻常百姓家”。

  2.从严强化建设。发扬钉钉子精神,打好高校学生支部建设的攻坚战和持久战,充分发挥学生支部建设的统领作用。以《中国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为基本遵循,全面加强学生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并开展好“三会一课”,坚决避免高校学生支部生活的娱乐化庸俗化。精心设计主题日,做到针对性强、吸引力强、传播面广。切实发挥学生支部教育、管理、监督员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学生的重要职责,把广大青年学生的力量凝聚到爱爱国、爱校荣校等工作中来。定期开展学生支部建设状况调查研究,尤其是在重大社会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开展学生员思想状况的针对性调研,实时动态分析和把握学生员思想动态,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由支部及时开展正确的教育引导,避免学生员被“带节奏”。

  3.延伸工作手臂。学生员在哪里,高校工作就要做到哪里。在学生支部设置上下足功夫,充分利用现有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基本单元建立学生组织,积极推动在重大项目组、课题组、学生宿舍区、学生社团等设置学生支部并不断优化。建立健全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功能型支部建设,充分发挥近年来高校大力建设的一站式学生园区(社区)服务中心功能作用。要加强“互联网+”学生工作,把高校学生工作延伸到宿舍、社团、实验室、网络,推动高校学生网络与人才培养高度融合、协调发展。充分利用线下阵地和“三微一端”等网络平台,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学生工作的特色成果展示推广。探索成立高校科研单位,破解挂靠单位学生虚化、弱化、边缘化的弊端和难题,统一管理科研单位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稳定等工作。建立健全学生综合信息服务展示系统,将学生支部“三会一课”、主题日等进行动态展示,促进不同学院、不同类别学生支部沟通交流。

  4.锻造骨干队伍。贯彻落实《中国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精神,着力提升学生支部素质、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培养学生员骨干的理想信念、红色基因、家国情怀、感恩意识和奋斗精神,把学生员骨干锻造成为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时代先锋。培育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员骨干、优秀学生务工作者、员标兵,把学生员塑造成为学术创新的带头人、实践创业的开拓人、网络文明的引领人。在学生员的发展培养上,形成分类培养的有效机制:对学生员骨干,重点做到坚持标准、严格遴选、扎实培育、强化激励;对学生员,做到发展程序规范、教育管理严格;对入积极分子,充分利用一切有形、无形的资源教育培养。抓严抓实学生员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务有能力、业务有建树、师生基础好的复合型学生员干部。引导学生员扎根祖国大地,把学问做到田地间,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用心用情服务祖国和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源源不断的青春正能量。

  5.培育选树先进典型。坚持对标争先,培育高校学生样板支部、学生员标兵。加强师生支部共建共享共创,建立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员骨干协同创新、共促共建长效机制,协调线上与线下、统一与多样、主体与主导、灌输与启发、显性与隐性等关系,构建学生工作品牌培育机制,形成“一院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的格局,为高质量推动高校学生工作提供样板和经验。严格对标教育部“双百”“双创”的建设标准和要求,以点带面、分期分批,培育和创建一批示范支部、红旗支部、样板支部,引领带动学生文化建设,以高质量学生促优良学风校风。学生员在日常学生活中,要以员身份为荣,奋进争先,对标模范,珍惜员荣誉,亮明员身份,以实际行动维护员良好形象。

  6.深化机制体系建设。加快构建目标清晰、内容翔实、标准健全、运行有序、保障有力、成效突出的新时代高校学生工作体系,落细落小落实高校学生各项任务,“形成高校的建设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的一体化制度体系、工作机制”。推动学生工作融入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不断创新实施与普通本科、高职高专、民办高校以及不同学科院系实情相适应的学生工作方法,把学生工作的落脚点放在促进学生理想信念、价值追求、思想素质的提升上来,为实现学校教学科研目标提供有力的保障。要以高质量引领思政和团建工作,确保学生社团发展的正确方向,遴选立场坚定的学生员担任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学生社团负责人;落实院系、科研单位委员联系指导学生支部的常态化机制;健全学生工作经费绩效评估机制,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以机制创新为高校人才培养和“双一流”建设保驾护航。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