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常用范文
常用范文 > 发扬党校优良传统 为党育才为党献策专题党课讲稿

发扬党校优良传统 为党育才为党献策专题党课讲稿

发布时间:2025-08-20

发扬校优良传统 为育才为献策专题课讲稿

  3月1日在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回顾总结校90年历史成就和光辉业绩,围绕坚守“为育才、为献策”的校初心作了全面深刻阐述,是指引新时代校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献,对我们认识校工作规律,做好新时代校工作意义重大。

发扬党校优良传统 为党育才为党献策专题党课讲稿

  一、中国校发展的百年光辉

  历程中国最早的校于1923年11月在安源地区由刘少奇、任弼时、任岳等同志创建,翻开了中国校教育第一页。1933年3月,校在江西瑞金成立,时称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第一任校长由任弼时担任,开设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的建设、常识等课程,把理论学与当时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学员在学期间得到很大的锻炼和提高。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1935年11月,在瓦窑堡召开的局扩大会议决定恢复校办学,定名为校,初步建立了以校为中心的校教育体系。为了引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毛泽东、刘少奇等领导同志都非常重视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武装员和干部并亲临授课。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矛盾论》《改造我们的学》《整顿》等著作,都是在校上课讲稿的基础上写成。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同志具体阐明了校干部教育必须坚持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整顿了当时干部中存在的严重的教条主义倾向,为保存和培养了大批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1948年7月,为适应全国即将解放的新形势培训干部的需要,作出《关于创办高级校(马列学院)的规定》,在河北省平山县成立了马列学院,刘少奇担任院长,此后各分局亦相继成立分局校。马列学院及各根据地的校为革命战争年代的思想理论建设、员干部队伍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执政的中国更加重视校建设和员干部的教育工作。1955年8月,马列学院改为“直属高级校”,简称“高级校”,同时各分局校改称为中级校,省级校改称为初级校。校继承了延安校整风学的优良传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针。1958年后,各中级校与所在地的初级校合并为省(市)委校,许多县委校先后建立,初步形成了全国性的校教育网络。1977年10月,“文化大革命”期间停办的高级校复校并定名为校。1978年5月10日,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上率先刊发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由此展开,为广大领导干部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和束缚,作了重要理论和思想上的准备。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1980年1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校工作座谈会,提出了“学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1982—1989年,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校教育进入正规化时期。1989—1997年是校发展的深化改革时期,我们先后颁布了《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校工作的意见》《中国校工作暂行条例》等内法规文件。进入21世纪,出台了《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校工作的决定》,校教育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和国家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以同志为核心的校发展实际出发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和安排。2015年12月,召开全国校工作会议,紧紧围绕“校姓”的根本原则,明确校工作的中心任务,对校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提出要求。2018年,校和国家行政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校(国家行政学院),全国地方校(行政学院)也完成了合并重组。2019年,印发《中国(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为新时代校(行政学院)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2023年3月1日,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为育才、为献策”的校初心,强调“校要守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前沿阵地”,发挥不正之风“净化器”、性锻炼“大熔炉”、全面从严治“风向标”的作用。的重要讲话是指引新时代校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献。

  二、中国校百年发展的历史经验

  一百年来,中国高度重视校建设和校事业的发展,深入系统总结校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可以为新时代校事业砥砺前行提供有益借鉴。

  (一)重视校事业是的优良传统和优势

  中国百年校的发展实践证明,通过各级校培育了大批领导干部,发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重要阵地作用,为服务和人民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校工作在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是的事业重要组成部分。兴办校是推动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是我们有别于世界其他政的一大优势。在这次讲话中强调:“要坚持全校,各级、相关职能部门要以实际行动支持校事业发展。”

  (二)坚持校姓是贯穿百年校发展史的一条红线

  校因而立,坚持校姓是中国总结校办学经验的高度概括,是对校性质、地位、作用的准确界定。校的工作要紧紧围绕所处历史阶段的中心工作展开,“为路线服务、为和国家的战略全局服务”。无论是延安时期的反对本本主义的斗争,还是改革开放时期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亦是新时代,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校必须找准自身工作与的中心任务结合点、切人点、着力点,紧扣之所需,发挥自身优势,做到要求干什么,校就坚定干什么。这也是新时代“坚持校姓”“坚持校初心”的最好诠释。

  (三)补足员干部“精神之钙”的重要场域

  建一百多年来,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各个时期,校都源源不断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理想信念坚定的高素质领导干部。正如指出:“校不是一般学校,校教育培训对象不是一般学生”。这样的“不一般”决定了校与大学教育的不同,“做到需要什么样的干部,校就培养什么样的干部”。校的工作重心是抓的理论教育和性教育,充分发挥校“阵地”“熔炉”作用,为员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不断提升员干部运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工作的能力,在“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上积极作为”。

  三、坚守校初心,为育才为献策

  (一)传道、授业、解惑,为育才

  强调:“为育才,是校的独特价值所在。”传好马克思主义真理之道,授好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之业,解好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所遇之惑应抓住以下三个着力点。首先,抓理论教育。理论素质是领导干部素质的灵魂,理论修养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校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训,尤其要讲准讲透,要引导领导干部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辨析社会上存在的问题,熟练掌握并运用好贯穿这一重要思想的立场和观点。把马克思主义比作人的“真经”,我们一定要让来校学的领导干部把马克思主义这本“真经”带走并运用到工作岗位中。,抓性教育。强调,校是领导干部锤炼性的“大熔炉”。各级校要把理想信念、的宗旨、“四史”、革命传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政等教育、纪学作为性教育的主要教学内容。把提高领导干部思想觉悟、精神境界、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作为授课目标的一部分融入到教学中。最后,抓能力培训。指出,“要重点提升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同时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攻难关、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各级校在对领导干部的培训中都要结合国内外形势及部门、行业实际,提高领导干部观察时势、谋划发展、防范化解风险、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做好理论研究、政策研究,为献策

  《中国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指出,校是和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重要智库。做好理论研究、对策研究,就是要在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推进的理论创新、为建言献策等方面推出高质量成果。校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形势任务,加强理论总结和理论创新,把转化为知识话语、研究范式、学术理论。强调,校要聚焦和国家中心工作、重大决策部署、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做到“需要研究解决什么重大问题,校就努力在那些方面建言献策”。

  (三)坚持从严治校,质量立校

  强调:“各级校要把从严治校落到实处,敢抓敢管、严抓严管”。把从严治要求和从严治校方针相结合,严格执行《干部教育培训学员管理规定》,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落实校姓原则,发挥不正之风的净化器作用,推动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保障和促进校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把一流教学和科研、一流人才和队伍、一流管理和服务、一流风气和人文环境作为校教学质量的最高标准,切实发挥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作用。各级各类校在不断提高自身办学质量的同时,还应该积极支持县区基层校、企业基层校以及非公企业校的建设和发展。做好教师队伍建设和培养,尊重教师的价值和工作规律,加快形成以质量为办学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激励约束机制、责任落实机制,充分调动教职工和学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教师营造潜心治学、虔诚问道、悉心育人的良好氛围,促进校系统办学水平整体提高。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