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常用范文
常用范文 > 镇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调研报告

镇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5-08-21

镇纪检监察举报工作调研报告

  纪检监察举报工作是加强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纪检监察机关联系群众,依靠群众,获取违法违纪案件线索的主要途径之一,是纪检监察机关发现案件、揭露腐败的基础性工作和第一道工序。

镇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调研报告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匿名举报量较大。所有件中匿名举报占总量的90%以上,上访人因心存顾虑,怕打击报复、怕自己反映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被邻里笑话等原因,大多以匿名形式发邮件,平时的电话访也大多不愿透露姓名。还有些人为了个人恩怨和利益,捕风捉影、诬告他人,多次反复向省市写匿名信,而且匿名举报大多线索不清、内容不具体、调查难度大,无形中加大了基层工作量。

  二是上行趋势明显。随着反腐败工作的不断深入,巡视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广大群众参与反腐败热情高涨,纪检监察机关件受理量居高不下,持续上升,工作精力难向主业聚焦。他们认为级别越高,阅批的件震动就越大,解决问题就越快,个人得到的利益就越多。因此,越过乡镇、县一级,夸大事实,直接向市、省,甚至反映。2022年,我镇就收到中下转件X件,省下转件X件,重信重访和一信多投X件。

  三是业务范围外的量增多。群众对纪检监察机关期望过高,大量业务范围外的问题和重复举报向纪检监察渠道汇集,举报案源“主渠道”的作用难以真正发挥.群众认为的威力很大、威信很高,只要出手,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只要调查,领导干部个个就得被处理,所以只要自己有解决不了的事,或是因个人恩怨想打击报复的,就向反映。如邻里纠纷、征地拆迁、交通事故、环境污染、水利灌溉、土地承包等不属于纪检监察职责范围的,为了利用的权威解决自己的问题,把这些业务范围外的事情都转嫁为基层干部或有关部门不作为等问题变相上访,如果不解决就谩骂,甚至干扰正常办公秩序。

  四是缠访闹访问题突出。个别上访群众存在认识误区、思想观念不正确,在利益面前心态失衡,总想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对基层干部不信任,听不进接访人员政策解释,认为以上压下,才能尽快解决问题,甚至认为“包治百病”,什么事都能解决,一些人抱着“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心理和“法不责众”的错误认识,向提出一些超出法律和政策以外的无理要求,当这些要求不能满足时就不断缠访闹访或越级多头上访上访,不给好处不停息,给了好处仍不息,欲望无限。

  五是反映农村员干部问题居高不下。近年来,因国家政策和项目建设不断向农村倾斜,村组干部手中掌握的各种资源日益增多,一些村组干部由于私心过重或能力不足,在政策执行及资源分配过程中存在偏差、有失公平,损害群众利益,经常激起民愤,引发群众上访,严重影响着农村的社会稳定。主要表现在一些村干部纪国法观念淡薄,贪污、侵占、挥霍集体利益.

  二、存在的困难

  一是初核压力大。近年来,我镇的总量逐年上升的趋势,镇是纪检监察机关的最基层组织,与群众接触最多,群众投诉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就最容易引发越级访和群体访。

  二是人员力量不足。随着量的不断增加,基层人员力量不足、业务能力欠缺已成为工作中的突出问题。镇虽然按照“1+1+3”的模式配备干部,同时还配备了1名专职纪检监察干部,但除了、专职干部,其他都是兼职,基层工作人员业务培训较少,业务知识、政策法规了解掌握不准确,处理基层疑难复杂问题的能力不足,在处理群众问题中往往不到位,导致有些群众多次反复越级上访。

  三是落实“三转”难度大。中十五届三次全会以来,从上到下都要求各级要“转职能、转方式、转”,工作同样也要围绕主业主职,转变接信接访的方式方法,开展大厅接访,设立举报信箱。不断拓宽纪检监察举报渠道,虽然这些举措为群众投诉举报提供了便利条件,但在实际操作中,群众经常会把一些涉法涉诉、征地拆迁、土地纠纷等业务范围外的件投入邮箱,或是直接上访,如果不接收,群众就谩骂行政不作为、推诿扯皮、“踢皮球”等等,如果接了,群众不管什么理由,都统统问要结果,无形中为落实“三转”增加了难度。

  三、对策建议

  一是强化主业意识,厘清职能职责,做到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提高思想认识。纪检监察机关要深刻领会“三转”的精神实质和重要内涵,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到监督执纪问责上来,严格按照章和行政监察法赋予的职责权限开展举报工作,摒弃“只要是和员干部有关的问题,都能管、都能解决”的旧观念,破除主次不分、本末倒置的错误思想,改变职责不清、大包大揽等旧惯,按照反腐倡建设总体部署,积极履行职能,正确把握受理范围,做到既不揽事,也不推责。发挥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职能优势,强化主管部门的工作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督促落实工作责任,以责任落实推动工作落实。在明晰责任、落实责任的基础上,加大对工作不力的责任人及其一把手的问责力度,强化各级干部的履职意识。

  二是强化服务意识,转变方式方法,提升举报工作科学化水平。畅通举报渠道。及时、便捷受理群众投诉举报,依法维护群众的检举权、控告权,引导群众正确行使权利,以理性合法方式,通过正规渠道反映情况。积极拓展案源。充分发挥举报是案源的“主渠道”作用,深挖涉腐线索,为查办案件服务。举报件统一登记、统一管理、分类办理、各自归档,确保每一条线索得到有效管控。加大对件的初核工作的督办力度,特别是对属实名举报、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典型问题、集体访等问题,坚持优先直批快转,属于实名举报的,查实后立即予以回复;非实名举报或集体举报的,召开一定范围的员干部大会予以通报,消除举报人的疑虑,从而有效减少越级访和重复访的发生。

  三是强化担当意识,改进工作,夯实干部队伍建设基础。加强教育,严明纪律。定期开展法律和纪律教育,促使举报干部严格遵守各项纪律尤其是保密纪律。要加大对举报干部的培养、使用和交流力度,引导举报干部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敢于担当、勇于负责,不断增强举报干部队伍的活力。要将工作创新贯穿于举报工作各个环节,紧扣工作实际,不断探索纪检监察举报工作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切实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前瞻性。要围绕规范举报程序、提高受理办理效率、强化内部监督管理等方面,推进制度创新推动举报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