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常用范文
常用范文 > 老旧小区“旧改+治理”双向赋能实践工作案例分析

老旧小区“旧改+治理”双向赋能实践工作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25-07-06

  一、背景介绍:从“资源冲突”到“民主实践”的破局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推动城市更新的重要抓手。党的XX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省委、市委相继出台文件、成立专班、制定方案,把党中央的部署细化落实,老旧小区改造则作为其中关键的环节,既是民生工程,更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试金石。

  XX小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4栋居民楼容纳116户家庭,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改造前,小区陷入“资源匮乏型冲突”: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无车位、无健身场地),居民被迫争夺有限空间;社区治理机制滞后(无物业、无自治组织),邻里矛盾频发,干群关系紧张;安全隐患突出(燃气管道老化、私搭乱建、“飞线”充电)。202x年,XX区人大将小区改造纳入民生实事票决项目,通过“人大代表票决制”推动“旧改+治理”双向赋能,探索出一条基层治理创新路径。这一实践不仅破解了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多重矛盾,更揭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的深层逻辑。

  二、工作情境:一场“民主共治”的实践突围

  (一)破冰:从“政府包办”到“民意主导”。

  改造初期,矛盾集中爆发。不少居民质问:“改造方案谁说了算?我们种的菜地说拆就拆?”面对质疑,西林街道人大工委启动“三线联动”机制。

  一是线下走访。3名区镇人大代表开展“改造专题接待日”5场,走访116户居民,梳理出停车位争夺、违建拆除等23条核心诉求。

  二是线上问需。通过人大“码上说”平台收集建议127条,形成“民意热力图”。

  三是网格包联。实行“党员+人大代表”包联楼栋制,代表每周至少2次入户沟通,化解居民抵触情绪。

  (二)共治:从“被动接……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