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肯定成绩,坚定推进科技创新的信心和决心
二、认清形势,增强推进科技创新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突出重点,精准发力推进科技创新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一)聚焦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标杆
(二)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三)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打造创新人才高地
(五)深化科技_改革,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四、加强领导,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强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
(二)强化考核评价,严格督导检查
(三)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
在全市科技工作会议暨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25年全市科技工作会议暨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贯彻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全面总结202x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成效,研究部署2025年科技重点任务,进一步凝聚共识、明确方向、压实责任,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和科创高地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参加今天会议的有领导班子成员,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同志,市直各部门、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全市重点企业代表,科研机构和高校代表,以及科技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刚才,XX高新区、XX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XX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分别作了交流发言,他们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分享了科技创新的好经验、好做法,思路清晰、措施有力,讲得都很好,我都同意,希望大家相互学借鉴,切实把这些好经验好做法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下面,结合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坚定推进科技创新的信心和决心
一是科技创新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2x年,在、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各项指标呈现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8%,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这一数据的提升,标志着我市在科技创新投入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为各类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500家,达到520家,同比增长2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5%,较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专利授权量达到800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200件,同比分别增长15%和18
……略……
亿元建设的锂电池生产项目,采用国际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年产能达到10GWh,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华中地区重要的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生物制药公司与医科大学合作,开展创新药物研发,目前已有2个一类新药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预计未来3-5年将陆续上市,有望为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同时,我们还积极推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5%,关键流程信息化覆盖率达到8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二、认清形势,增强推进科技创新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是从国家战略层面看,科技创新是赢得未来竞争的关键抉择。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快速发展,深刻改变着全球竞争格局。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的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将科技创新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也提出了“建设全国科技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作为XX省的重要城市,我们必须主动融入国家和全省发展大局,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问题,是关系到我市能否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的关键所在。如果我们不能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就会在区域竞争中落后,就难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二是从区域竞争态势看,我市科技创新仍面临诸多挑战。虽然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从研发投入来看,202x年我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8%,而XX市、XX市等先进地区已经超过3.5%,我们在创新投入上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从创新人才来看,全市高层次人才数量不足,特别是领军人才、高端科研人才短缺,每万人研发人员数为60人,低于全省平均水平70人,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市科技创新的重要瓶颈。从科技成果转化来看,我市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40%,而先进地区达到60%以上,很多科研成果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未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创新平台来看,虽然我们拥有一批省级以上研发平台,但国家级平台数量较少,尤其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字号”平台稀缺,创新平台的层次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是从我市发展需求看,科技创新是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传统产业面临着环保压力增大、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新兴产业还处于培育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还不够强。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才能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解决制约我市发展的资源环境、人口老龄化等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比如,在小龙虾产业发展中,虽然我们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但在品种选育、深加工技术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只有加强科技创新,才能进一步提升小龙虾产业的质量和效益,巩固我市在全国小龙虾产业的领先地位。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中,我们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实现产业的做大做强。
三、突出重点,精准发力推进科技创新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一)聚焦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标杆
一是明确建设目标,细化任务分工。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我们要按照《XX市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分解,明确责任单位和时间节点,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到2025年底,力争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600家以上,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8件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各相关部门要对照目标任务,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和措施,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是完善政策体系,强化要素保障。要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政策环境,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确保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建立稳定增长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2025年市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安排1.5亿元,较202x年增长50%。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设立科技创新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领域,全年力争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资金5亿元以上。加强土地、人才、能源等要素保障,优先保障科技创新项目用地需求,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实行“一事一议”,在人才引进、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来我市创新创业。
三是加强监测评估,确保建设成效。建立健全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监测评估机制,定期对建设进展情况进行调度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对接,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和指导,确保我市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顺利通过验收。同时,要及时总结建设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XX模式”,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二)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一是加大对企业的培育力度,构建科技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育苗计划”,建立完善科技企业培育库,对入库企业实行分类指导、精准扶持。2025年,力争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以上。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建设高水平研发平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对新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给予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新认定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二是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健全研发投入激励机制。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加强对企业研发投入的统计和监测,引导企业建立规范的研发投入台账,做到应统尽统。对研发投入强度超过5%的企业,给予额外的财政补贴,补贴比例按照研发投入的10%计算,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同时,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研发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创新载体,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提高研发效率和质量。
三是支持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搭建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对接合作,建立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机制,定期举办科技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