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深刻认识三农工作在全市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
二、聚焦重点任务,扎实推进2025年三农工作
(一)坚决守牢两条底线任务,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二)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三)全力做强八大农业特优产业,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四)着力增强农民增收致富能力,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五)持续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打造宜居宜业新家园
(六)持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
(七)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三、加强组织领导,为三农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一)扛牢责任,强化统筹协调
(二)建强工作队伍,提升能力水平
(三)严格考核评价,确保工作实效
(四)营造良好氛围,凝聚发展合力
……
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农村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我市202x年度"三农"工作成效,分析当前"三农"发展形势,安排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动员全市上下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参加今天会议的有、主要领导和相关分管领导,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直有关单位、部分市管国有企业、金融单位负责同志,市巩固衔接暗访巡察组组长等,同时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各县(市、区)设分会场。刚才,XX县、镇和部门作了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具体、很有针对性,我都表示赞同,希望大家相互学借鉴,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下面,结合我市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三农"工作在全市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市改革发展稳定的根本性问题。过去一年,全市上下深入学贯彻_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和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三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从数据来看,202x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万吨,较上年增长XX%,再创历史新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同比增长XX%,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个百分点;八大农业特优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亿元,"XX山土特产"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万亩,耕地质量平均提升个等级;完成农村户厕改造XX万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各级真抓实干的结果,更是广大农民群众和农村基层干部共同奋斗的成果。
当前
……略……
一是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建立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监测网络,依托乡村振兴大数据平台,对全市万户万人农村低收入人口进行动态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优化监测指标体系,将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元的家庭、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纳入监测范围,确保应纳尽纳。2025年,全市监测对象识别准确率要达到XX%以上,风险消除稳定率达到XX%以上。
二是提升产业和就业帮扶质效。产业帮扶方面,围绕八大农业特优产业,在个脱贫村建设特色产业基地个,每个基地带动脱贫人口人以上。加大农产品加工企业扶持力度,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市级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XX%以上。就业帮扶方面,深入开展"XX山护工"培训提质行动,全年培训护工万人次,职业技能培训合格率达到XX%以上,就业转化率达到XX%以上。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模式,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项目等领域实施以工代赈项目个,发放劳务报酬万元以上,带动XX名脱贫劳动力就业。
三是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聚焦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功能,确保安置点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在安置点周边建设扶贫车间个,吸纳搬迁劳动力人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个,优先安置弱劳力、半劳力搬迁群众。加强社区治理,建立健全搬迁群众自治机制,开展"文明家庭""最美搬迁户"等评选活动,营造和谐稳定的安置社区环境。
(三)全力做强八大农业特优产业,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大力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坚持"全链条开发、全价值链提升",围绕红枣、核桃、杂粮、中药材、畜牧、马铃薯、沙棘、食用菌等八大特优产业,实施深加工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在县建设红枣精深加工产业园,开发红枣饮料、红枣保健品等系列产品,年产值突破亿元;在区建设中药材加工基地,引进中药饮片、配方颗粒生产企业,年加工中药材万吨以上。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建成XX个省级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推广低温冻干、超临界萃取等新技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二是实施品牌强农战略。重点培育"XX山土特产"市域公用品牌,制定品牌使用管理办法,建立品牌准入和退出机制,首批纳入个特色农产品。加强品牌宣传推介,组织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海农产品博览会等展会场次,举办"XX山土特产"专场推介会场,在央视、省级媒体投放品牌广告次以上,力争品牌价值突破亿元。积极培育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个,认定市级以上知名农产品品牌XX个。
三是建设标准化特优产业基地。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在镇、乡建设万亩红枣标准化基地,在山片区建设万亩核桃提质增效基地,在川道建设万亩杂粮绿色生产基地。制定完善八大产业生产技术标准,建立全程质量_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保持在XX%以上。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新建冷藏保鲜库座、冷链物流中心个,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能力达到万吨以上,产后损失率降低到XX%以下。
(四)着力增强农民增收致富能力,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一是深入开展农民技能培训。整合农业、人社、教育等部门培训资源,建立"菜单式"培训目录,全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万人次,其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人。推行"培训+就业"一体化模式,与企业、合作社等用工主体合作,开展订单式培训,培训后就业率达到XX%以上。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组建由高校专家、农技推广人员、农村实用人才组成的师资库,师资库人数达到XX人以上。
二是积极培育劳务品牌。以"XX山护工"为龙头,打造"电工""家政"等区域性劳务品牌,建立品牌培育长效机制,制定品牌建设标准和服务规范。加强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家政服务机构合作,建立劳务输出基地个,全年输出护工万人,人均年劳务收入达到万元以上。支持劳务品牌企业开展连锁经营,在省外设立分支机构个,扩大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三是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加大对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2025年新增家庭农场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个。建立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增收考核机制,将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户数量、增收效果挂钩,对带动户以上农户增收的经营主体,在项目资金、用地用电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订单农业+保险+期货"等利益联结模式,全市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户覆盖率达到XX%以上,农民从产业链增值中获得的收入占比提高到XX%以上。
(五)持续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打造宜居宜业新家园
一是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依托我市丰富的自然景观、民俗文化和农业资源,继续打造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培育家星级农家乐,开发采摘体验、农事研学、民宿度假等新业态。重点打造沿黄乡村旅游新路线,串联古镇、田园综合体等景点,建设观景平台、游客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全年接待乡村旅游游客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亿元以上。加强乡村旅游宣传营销,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平台,开展"最美乡村"系列宣传活动,提升乡村旅游知名度。
二是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推进"厕所革命",2025年完成农村户厕改造万户,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XX%以上。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提升行动,在个乡镇建设垃圾中转站座,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到XX%以上。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在个重点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XX%以上。加强村容村貌整治,清理残垣断壁处,整治乱堆乱放万处,创建"美丽庭院"万户,打造条美丽宜居示范带。
三是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强农村道路建设,新建改造农村公路公里,农村公路列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