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常用范文
常用范文 > 在全市生态环境领域助力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生态环境领域助力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5-08-20

  目录/提纲:……

在全市生态环境领域助力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生态环境助力企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助力企业绿色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

  (二)助力企业绿色发展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

  (三)助力企业绿色发展是防范环境风险的有效途径

  二、聚焦“三度联动”,全面总结前期工作成效与经验

  (一)突出帮扶“增”温度,构建全周期服务体系

  (二)突出“提”精度,创新监管服务模式

  (三)突出普法“延”深度,提升企业环保素养

  三、坚持问题导向,清醒认识当前工作中的短板与挑战

  (一)帮扶服务的精准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监管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普法宣传的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

  四、强化责任担当,扎实推进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一)深化帮扶服务,打造绿色发展“助推器”

  (二)创新方式,织密生态环境“防护网”

  (三)拓展普法维度,筑牢法治意识“根基石”

  ……

  在全市生态环境领域助力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生态环境领域助力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推动绿色发展的决策部署,全面总结我市生态环境系统在帮扶企业、优化服务、强化等方面的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进一步凝聚共识、压实责任,推动企业绿色转型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市生态环境局领导班子成员、各科室(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区)生态环境分局主要负责人,以及部分重点企业代表。刚才,X区生态环境分局、X企业分别作了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具体、很有针对性,既分享了工作经验,也提出了实际需求,我完全赞同,希望各单位认真学借鉴,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下面,结合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生态环境助力企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助力企业绿色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

  

  _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绿色发展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市正处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部分企业在污染治理、能源利用、技术创新等方面仍面临不少困难。生态环境部门必须主动作为,将监管与服务深度融合,引导企业摆脱传统发展模式依赖,走上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以X化工园区为例,过去由于环保设施陈旧、管理粗放,曾多次出现环境问题。去年以来,我们通过“一企一策”帮扶,指导企业投入1.2亿元升级污染治理设施,推动23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改造,园区异味投诉量同比下降65%,年产值反而增长12

  ……略…… 

  7.2个工作日,较法定时限缩短76%。以X智能装备产业园项目为例,该项目总投资25亿元,建成后年产值可达50亿元。我们在项目洽谈阶段就提前介入,协助企业梳理环保要求,在立项、选址、环评等环节同步推进,最终从项目申报到取得批复仅用了22天,创造了我市重大项目环评审批的最快纪录。

  

  3.强化要素保障,破解发展难题

  

  针对企业在污染治理中的技术和资金瓶颈,我们联合X高校环境学院成立“企业环保服务专家库”,吸纳32名专家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今年3月,X电镀企业因废水处理成本高、达标不稳定,濒临停产。专家团队实地调研后,推荐采用“膜分离+资源化回用”技术,帮助企业改造处理设施,不仅使废水回用率从30%提升至80%,每年还可节约用水15万吨,减少排污费支出40万元。同时,我们积极对接金融机构,推出“环保贷”产品,截至目前,已帮助11家企业获得绿色信贷3.2亿元,用于污染治理设施升级和清洁能源改造。

  

  (二)突出“提”精度,创新监管服务模式

  

  1.推行“帮扶式”,以服务促整改

  

  我们改变“以罚代管”的传统模式,建立“首违不罚+整改帮扶”机制,对首次轻微违法且及时整改的企业,依法不予处罚。今年以来,共对8家企业适用“首违不罚”,涉及排污口规范化设置不达标、台账记录不完整等问题。比如,X包装厂因危废贮存场所标识不规范被检查发现,我们没有直接处罚,而是派出人员上门指导,帮助企业按照标准重新设置标识、完善管理制度,企业负责人感慨:“这种方式既严肃又有人情味,让我们真正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2.运用“数据+现场”手段,提高效能

  

  坚持“排污许可+数据指向+现场核实”的工作思路,通过在线监测数据筛查、用电监控分析等手段,精准定位问题企业。今年4月,我们通过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发现X造纸厂COD排放数据异常,立即组织人员前往现场,运用“望”治理设施运行状态、“闻”现场异味情况、“问”设施操作流程、“切”检测数据变化的“四字工作法”,最终查明是预处理单元故障导致。我们当场指导企业制定整改方案,督促其在72小时内完成维修,避免了污染物超标排放。截至5月中旬,共组织帮扶式体检25家次,发现并整改问题93项,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率从85%提升至98%。

  

  3.建立“一企一档”,实现分类监管

  

  根据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和污染风险等级,将全市企业划分为A(绿色)、B(蓝色)、C(黄色)、D(红色)四类,实施差异化监管。对A类企业减少现场检查频次,优先推荐参与环保示范项目;对D类企业增加检查频次,实行“驻厂式”帮扶。目前,全市已有23家企业被评为A类,X制药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该企业连续三年环保信用评价为A,我们不仅减少了对其常规检查,还推荐其申报省级绿色工厂,帮助企业获得政策扶持资金100万元。相反,对3家D类企业,我们联合属地成立工作专班,驻厂指导整改,目前已有1家升级为C类。

  

  (三)突出普法“延”深度,提升企业环保素养

  

  1.聚焦需求导向,精准开展普法培训

  

  针对企业技术提升和生态环境安全等需求,我们精心设计培训内容,组织开展《江苏省生态环境条例》《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等法规学培训。今年2月,我们在X工业园区举办“危废规范化管理”专题培训班,邀请省生态环境厅专家授课,重点讲解危废分类、贮存、转移等要求,来自园区50家企业的环保负责人参加培训。X电子科技公司的环保专员表示:“以前对危废管理只是一知半解,通过培训才知道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规定,回去后马上对照整改。”截至目前,共组织集中普法宣传活动3次,参与企业500余家,受众1100余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8000余份。

  

  2.创新普法形式,增强宣传实效

  

  除了传统的集中培训,我们还开展“环保普法进企业”“送法上门”等活动,通过案例解析、现场答疑、模拟等方式,让普法更接地气。3月,我们在X经济开发区开展“环保开放日”活动,组织20家企业代表参观环境监测站,现场演示废气、废水监测过程,讲解监测数据背后的环保要求。X汽车零部件公司的总经理参观后说:“第一次近距离了解环保监测,才知道我们的排污数据是这样产生的,以后一定要更严格地管理。”同时,我们利用微信公众号开设“环保法规微课堂”,每周推送一个典型案例和法规解读,目前已推送21期,阅读量累计达1.2万次。

  

  3.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普法成果

  

  为防止普法宣传“一阵风”,我们建立了“普法—整改—回访”闭环机制。每次培训后,安排人员对企业进行回访,检查普法内容落实情况。4月,我们对参加过危废管理培训的X化工企业进行回访,发现该企业仍存在危废台账记录不规范的问题,当即进行指导,帮助企业完善记录制度。通过这种“回头看”,确保普法效果落到实处。,我们还建立了企业环保交流群,24小时在线解答企业咨询,今年以来共回复问题430余条,成为企业随时可查的“环保知识库”。

  

  三、坚持问题导向,清醒认识当前工作中的短板与挑战

  

  (一)帮扶服务的精准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虽然我们开展了走访帮扶活动,但部分干部服务意识还不够强,存在“走过场”现象。比如,在走访X建材有限公司时,帮扶人员仅简单询问了企业情况,没有深入了解其在粉尘治理方面的技术难题,导致企业后来因粉尘排放超标被投诉。另外,帮扶手段还比较单一,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差异化需求研究不够,比如对化工企业和机械制造企业的环保帮扶方案缺乏针对性,往往“一刀切”。据统计,今年以来走访的21家企业中,有7家反映帮扶内容与实际需求匹配度不高,这说明我们的服务还不够精细,需要进一步改进。

  

  (二)监管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过程中,还存在“重处罚、轻指导”的倾向,部分人员发现问题后,没有及时帮助企业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方案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