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意义
(一)推进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
(二)推进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是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的现实需要
二、总结工作成效,准确把握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的实践经验
(一)强化_,构建协同推进工作体系
(二)聚焦技术创新,突破资源化利用关键瓶颈
三、正视问题挑战,清醒认识工作推进中的短板不足
(一)资源化利用体系仍不完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二)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强,市场主体积极性尚未充分激发
四、明确目标任务,全面推动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再上新台阶
(一)强化规划引领,构建全域覆盖的资源化利用网络
(二)深化技术创新,提升资源化利用质量和效益
(三)完善政策机制,激发市场主体参与活力
(四)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
在全市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_生态文明思想,总结我市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推动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市供销社、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综合行政局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以及各区县(市)分管领导和重点企业代表。刚才,X区、X企业作了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具体、很有针对性,既总结了成功经验,也提出了务实举措,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认真学借鉴,切实抓好落实。下面,结合我市工作实际,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意义
(一)推进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
_强调,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建筑固废作为城市固废的主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我市每年产生建筑垃圾量高达1.2亿吨,约占城市固废总量的90%,但长期以来,由于回收体系不健全、技术应用滞后等原因,资源化率长期低于10%,大量建筑垃圾露天堆放或简易填埋,不仅占用土地资源,更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环境造成严重威胁。以X区为例,202x年前,该区每年产生的800万吨建筑垃圾中
……略……
工作组,整合城管、环保、发改等部门力量,建立“1+3+N”工作模式(1个领导小组、3个专项工作组、N个实施主体),202x年该区建筑固废资源化率提升至35%,较202x年翻了3番。同时,我市积极对接省级政策,争取到“浙江省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试点城市”资金支持5000万元,为工作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聚焦技术创新,突破资源化利用关键瓶颈
针对传统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落后、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我市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深度融合。X供销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X大学、科研院所组建研发团队,投入研发资金8000万元,成功突破建筑垃圾粉碎制砖技术瓶颈,开发出20余种再生建材产品,其中再生混凝土多孔砖抗压强度达到MU15标准,远超国家标准要求,已在保障房项目、道路工程中应用,累计使用量达50万吨。同时,我市开发的“甬废清”建筑装修大件垃圾数字化监管平台,通过生产端数字订单上传、清运端智能调度、处置端闭环管理,实现了全流程智能化监管。202x年,该平台收运处置装修大件垃圾120万吨,较202x年增长20%,处置效率提升40%,建筑垃圾从产生到处置的平均时间由原来的72小时缩短至24小时。在高新区建筑固废处置中心,通过应用智能分拣设备和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建筑垃圾“分类—粉碎—筛分—再利用”全流程自动化,年处置能力达45万吨,较传统处置中心提升50%。
三、正视问题挑战,清醒认识工作推进中的短板不足
(一)资源化利用体系仍不完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尽管我市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全市范围看,仍存在体系不健全、覆盖不全面的问题。目前,我市建成的建筑固废处置中心仅有6个,主要集中在X区、X高新区等中心城区,县、镇等偏远地区尚未建立标准化处置设施,建筑垃圾跨区域运输成本高、效率低,导致县202x年仍有60%的建筑垃圾采用简易填埋方式处置。同时,资源化利用产业链条不完整,再生产品应用场景有限,主要集中在道路基层、填方等低端领域,在建筑主体结构、绿化等高端领域应用不足10%。以企业为例,其生产的再生骨料中,80%用于道路施工,仅有20%用于混凝土生产,产品附加值未能充分释放。,各区县(市)工作推进力度不一,区资源化率已达35%,而县仅为12%,差距明显,亟需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均衡发展。
(二)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强,市场主体积极性尚未充分激发
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前期投入大、回收周期长,需要政策持续扶持,但目前我市相关配套政策仍需完善。一方面,再生产品推广应用政策不足,缺乏强制使用标准和激励措施,建筑企业使用再生建材的意愿不高,据调查,我市202x年新建建筑中,再生建材使用比例仅为5%,远低于省内X市15%的水平。另一方面,资金支持渠道单一,主要依靠财政专项资金,市场化融资机制不健全,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公司计划在镇建设年处置30万吨的建筑固废处置中心,因缺乏融资渠道,项目已搁置半年。,建筑垃圾排放收费制度尚未全面实施,产生单位缺乏减量化、资源化的内生动力,X工地202x年建筑垃圾产生量较202x年增加15%,但未采取任何源头减量措施。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完善政策体系、优化市场环境来逐步解决。
四、明确目标任务,全面推动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再上新台阶
(一)强化规划引领,构建全域覆盖的资源化利用网络
下一阶段,要以“全域覆盖、高效利用”为目标,科学编制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专项规划。2025年底前,各区县(市)至少建成1个标准化建筑固废处置中心,X县、镇等重点区域要加快推进处置设施建设,确保2025年6月底前县处置中心投入运行,年处置能力不低于30万吨,镇处置中心年处置能力不低于20万吨。同时,优化处置设施布局,在区、高新区等建筑垃圾产生集中区域,新建2个年处置能力50万吨以上的大型处置中心,形成“中心城区50公里、郊区100公里”的处置服务半径。到2025年,全市建筑固废处置中心总处置能力达到500万吨/年,基本实现建筑垃圾“应收尽收、应处尽处”。在回收网络建设方面,要依托供销社基层网点,在各街道、乡镇设置建筑固废回收站点,2025年实现个街道、X个乡镇回收站点全覆盖,形成“前端分类回收—中端集中运输—末端资源化利用”的全链条体系。区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社区—街道—区级”三级回收网络,2025年回收站点数量达到个,力争实现建筑垃圾回收覆盖率80%以上。
(二)深化技术创新,提升资源化利用质量和效益
要坚持科技赋能,持续加大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力度。支持X供销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联合科研院所,组建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创新联合体,2025年投入研发资金不低于1亿元,重点攻克再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