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涉水企业污染源头_的重要意义
(一)污染源头_是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必然要求
(二)污染源头_是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的关键举措
(三)污染源头_是推动企业绿色转型的重要契机
二、总结工作基础,准确把握涉水企业污染源头_的现状
(一)前期工作成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聚焦重点任务,全面落实涉水企业污染源头_五项举措
(一)全面建立“一企一档”,摸清企业底数
(二)定期开展监测工作,确保数据真实有效
(三)实施“四不两直”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四)实施监管与帮扶结合,促进企业规范发展
(五)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形成监管合力
四、强化保障措施,确保涉水企业污染源头_工作取得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强化资金与技术保障
(三)严格督导考核
(四)加强宣传引导
……
在全区涉水企业污染源头_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涉水企业污染源头_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全面部署我区涉水企业污染源头_工作,通过强化监管、落实举措,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切实规范涉水排污单位运行管理,护好区域碧水清波,推动全区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区生态环境局、区水利局、区工信局、区应急管理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各街道分管领导,以及辖区涉水企业代表。刚才,市生态环境局西塞山区分局对强化涉水企业环境监管工作进行了详细汇报,提出的五项举措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讲得都很好,我都同意,大家务必高度重视、抓好落实。下面,结合我区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涉水企业污染源头_的重要意义
(一)污染源头_是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必然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_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水生态环境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生产生活用水质量和生态系统平衡。我区境内河流、湖泊众多,水域生态环境敏感脆弱,涉水企业的排污行为若得不到有效_,将直接威胁区域水生态安全。例如,一旦发生企业偷排高浓度污水事件,可能导致河道水质恶化,影响水生生物生存,破坏水生态链,甚至危及下游群众的饮水安全。因此,强化涉水企业污染源头_,是我们贯彻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守护绿水青山的责任和必然选择。
(二)污染源头_是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的关键举措
近年来,尽
……略……
生产审核,优化生产流程,减少污染物产生。例如,X制药企业通过实施清洁生产方案,将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量降低了30%,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部分涉水企业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体责任意识淡薄。存在污水处理设施闲置、运行不正常的情况,有的企业为了节省成本,故意减少污水处理药剂的投放量,导致出水水质不达标。据环境监测数据显示,202x年对我区涉水企业的抽查中,发现有X%的企业存在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异常问题。,部分企业对排污口管理不规范,存在雨污混排现象,给污水处理带来较大难度。
2.监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涉水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监管任务日益繁重,但我区环境监管能力仍存在短板。一方面,监管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技术力量薄弱,面对复杂的环保问题和先进的生产工艺,有时难以准确判断企业是否存在违法排污行为。另一方面,监管手段相对落后,目前主要依靠人工巡查和定期监测,缺乏智能化、信息化的监管设备和平台,无法实现对企业排污行为的实时监控,导致一些环境违法行为不能及时发现和查处。
3.部门协同机制不够完善
涉水企业污染源头_涉及生态环境、水利、工信等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协同配合。但目前,部门之间存在职责不清、沟通不畅等问题。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重复检查或监管空白的情况;在信息共享方面,存在数据更新不及时、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影响了监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例如,在处理某企业违规向河道排放污水事件时,由于部门之间信息传递不及时,导致问题未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处置。
三、聚焦重点任务,全面落实涉水企业污染源头_五项举措
(一)全面建立“一企一档”,摸清企业底数
1.明确建档内容与标准
以企业环评文件、排污许可证为基础,对涉水企业的基本信息进行全面登记造册。详细记录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类型、生产工艺、水污染防治设施型号及运行参数、自行监测报告数据、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情况、雨污排污口位置及排放去向等内容。制定统一的建档标准和格式,确保档案内容准确、规范、完整。例如,对于水污染防治设施,要记录设备的生产厂家、处理能力、安装时间、日常维护情况等详细信息;对于排污口,要标注经纬度坐标、排放方式、排放规律等数据。
2.规范建档流程与管理
成立专门的建档工作小组,按照“企业自查申报-部门现场核查-数据录入更新”的流程开展工作。首先,要求企业对照建档内容进行自查,如实填写相关信息并提交申报材料;然后,由生态环境、工信等部门组成联合核查组,对企业申报信息进行现场核实,确保数据真实可靠;最后,将核查通过的数据录入全区涉水企业环境监管信息平台,建立电子档案,并定期进行更新维护。同时,建立档案查阅、借阅制度,规范档案管理,为监管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3.发挥档案信息作用
通过对“一企一档”信息的分析,全面掌握企业的环境安全管理状况和排污特点,为实施精准监管提供依据。例如,对于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不稳定的企业,加大检查频次;对于排放污染物种类复杂的企业,针对性地开展专项监测。同时,利用档案信息,对企业的环境信用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纳入企业信用体系,对信用良好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和表彰奖励,对信用不良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和惩戒。
(二)定期开展监测工作,确保数据真实有效
1.督促企业落实自行监测
严格要求重点涉水企业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的监测项目、监测频次和监测方法,开展自行监测工作。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自行监测管理制度,配备必要的监测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完整。企业要定期将自行监测报告报送至区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部门要对报告进行审核,对监测数据异常的企业及时进行调查处理。例如,每季度对企业自行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对数据波动较大或长期处于临界值的企业,组织开展现场核查,查明原因,督促整改。
2.加强随机水质快检与监督性监测
建立常态化的随机监测机制,对企业雨污排污口随机开展水质快检工作,及时发现企业排污异常情况。同时,每季度对重点涉水企业雨污水排污口开展监督性水质手工监测,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采样和分析,确保监测结果具有法律效力。在监测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保证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例如,在雨季和汛期,加密对企业排污口的监测频次,防止企业利用恶劣天气偷排污水。
3.强化在线监测数据分析核查
加强对涉水企业在线监测设备的运行管理和数据核查工作。督促企业确保在线监测设备正常运行,数据稳定有效传输。生态环境部门要安排专人对在线监测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每天对数据进行审核,发现数据异常及时通知企业进行自查,并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核查。对故意篡改、伪造在线监测数据的企业,依法予以严厉处罚。例如,建立在线监测数据异常预警机制,当数据出现异常波动时,系统自动发出预警信息,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三)实施“四不两直”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1.明确检查方式与重点
坚持“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四不两直”检查方式,确保检查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检查重点聚焦化工医药企业、长江一公里范围内企业等环境敏感区域和高风险企业,以及在雨季、汛期等特殊时段,加大对企业偷排偷放、闲置环保设施、超标排污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每月至少随机开展一次夜查行动,突击检查企业夜间排污情况,防止企业利用夜间监管薄弱时段违法排污。
2.严格与惩处措施
在检查过程中,坚持“零容忍、严”的态度,对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依法予以严厉查处。对一般违法行为,首次违法下达督办通知,责令限期整改,要求企业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整改报告,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若因相同事由违法,则依法立案处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