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统计数据质量直接关系党委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公信力。近期,xx市统计造假、政治生态恶化等典型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暴露出个别地区在统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是必须扛牢的政治责任。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案为鉴、举一反三,坚决杜绝“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错误政绩观,坚持依法统计、科学统计,健全数据质量管控机制,强化统计执法监督,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及时,为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统计造假的严重危害性
统计数据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晴雨表”,是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然而,当前一些地区和单位在统计工作中仍然存在数据造假、虚报瞒报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严重违背了统计法律法规,更对经济社会发展、政府公信力和群众利益造成了深层次危害。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统计造假绝非简单的业务问题,而是关乎党风政风、影响治理效能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从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其危害性和整治的紧迫性。
(一)统计造假误导科学决策,损害发展大局。统计数据是制定政策、规划项目、分配资源的基础依据。如果数据失真,必然导致决策偏离实际,甚至造成“南辕北辙”的后果。例如,虚报经济增速可能掩盖结构性矛盾,使政策调控失去针对性;瞒报风险隐患则可能贻误化解时机,加剧系统性风险。长此以往,不仅会浪费公共资源,还会扭曲市场信号,阻碍高质量发展进程。
(二)统计造假侵蚀群众利益,削弱政府公信力。统计数据与民生息息相关,虚假数据可能直接损害群众福祉。比如,虚报工作成效会导致政策落实不到位,影响改革发展成果巩固;瞒报环境污染数据会延误治理,危害......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