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常用范文
常用范文 > 在全市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5-08-21

  目录/提纲:……

在全市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的重大意义

  (一)实施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是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

  (二)实施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是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必然要求

  (三)实施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总结工作成效,坚定推进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的信心决心

  (一)科学规划引领,构建生态连通新格局

  (二)创新治理模式,提升生态修复质量

  (三)强化科技支撑,增强生态保护能力

  三、坚持问题导向,准确把握生态保护修复的短板不足

  (一)生态系统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资金投入压力较大

  (三)管护机制有待完善

  四、强化责任担当,全力推动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系统治理,提升生态连通水平

  一是加强生态空间统筹

  二是深化生态工程建设

  三是优化生态系统结构

  (二)聚焦科技赋能,提高生态治理效能

  一是加强科研平台建设

  二是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模式

  三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三)聚焦机制创新,激发生态保护活力

  一是完善资金投入机制

  二是健全管护责任体系

  三是强化考核评价机制

  五、加强组织领导,为生态连通工程提供坚实保障

  (一)强化责任落实

  (二)强化宣传引导

  (三)强化督导检查

  ……

  在全市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_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总结我市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实施以来的工作成效,分析当前生态保护与修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进林草湿生态系统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为建设生态强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分管领导,市林草局、生态环境局、水利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各县(市、区)分管领导、林草部门负责人,以及部分生态工程建设单位代表和专家学者。刚才,市林草局和X县、X市作了汇报发言,讲的都很好,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落实好。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的重大意义

  

  (一)实施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是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

  

  _指出:“森林、草原、湿地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XX市地处科尔沁沙地北缘,曾因生态脆弱被称为“八百里瀚海”,长期面临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湿地萎缩等生态问题。近年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以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为抓手,

  ……略…… 

  部防沙治沙区、中部草原湿地修复区、东部河湖生态治理区三大功能区,明确各区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在西部X市、县等沙化严重区域,重点实施防风固沙林建设和退化林修复工程,累计营造樟子松、黑美人松等抗沙树种15万亩,治理流动沙丘20万亩,植被覆盖度提高22个百分点;在中部县、区等草原湿地集中区,推进草原围栏封育、湿地引水补水工程,修复退化草原35万亩,向莫莫格、向海等湿地生态补水8000万立方米,湿地面积扩大12万亩;在东部区、X开发区等河湖周边,开展河道绿化和滨水湿地修复,建设生态廊道200公里,恢复滨水植被5万亩。

  

  (二)创新治理模式,提升生态修复质量

  

  探索出“林草湿综合治理”新模式,注重从源头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在造林绿化方面,严格种苗质量管理,坚持适地适树原则,优先使用本地乡土树种,如XX市林科院培育的黑美人松、美人杨等良种,乡土树种良种率达100%,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92%,有效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生态效益。在草原治理中,推行“围栏封育+人工种草+灌溉施肥”综合措施,如万宝山草原自然公园通过上大型指针式灌溉设施,实现了草种结构优化和产量提升,同时发展生态旅游,形成“以治促产、以产带治”的良性循环。在湿地修复中,实施“禁牧禁耕+生态引水+植被补植”工程,如莫莫格自然保护区通过禁土、禁牧、禁耕和联合,恢复湿地水文连通性,扩大湿地面积5万亩,鸟类种类增加至296种,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

  

  (三)强化科技支撑,增强生态保护能力

  

  坚持科技赋能生态治理,建立“科研机构+基地+农户”技术推广体系。与省林科院、吉林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沙地植被恢复、湿地生态补水等课题研究,取得科研成果12项,推广新技术8项。例如,在X县姜家甸草场,采用“草方格固沙+灌木种植+草本植物补播”技术,治理沙化草原3万亩,植被盖度从30%提升至75%。同时,建立生态监测体系,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等技术,对林草湿生态系统进行动态监测,累计发布监测报告56期,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坚持问题导向,准确把握生态保护修复的短板不足

  

  (一)生态系统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虽然我市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生态系统质量仍有提升空间。森林方面,人工纯林比例较高,混交林、复层林占比不足,森林生态功能单一,抵御病虫害能力较弱,如区部分杨树纯林遭受天牛危害,受害面积达2万亩。草原方面,重度退化草原治理难度大,土壤板结、盐碱化问题依然存在,全市仍有10万亩“三化”草地需要治理。湿地方面,部分湿地补水渠道不畅,生态用水保障不足,如县哈尔淖湿地因上游来水减少,湿地面积较历史同期缩小15%,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二)资金投入压力较大

  

  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属于公益性生态项目,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目前,资金来源主要依赖和省级财政补助,地方配套资金压力较大。以202x年为例,全市林草湿生态工程建设资金需求达5亿元,而地方财政配套仅能满足30%,导致部分项目进展缓慢。同时,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治理的机制尚未健全,市场化融资渠道有限,制约了生态工程的规模化推进。

  

  (三)管护机制有待完善

  

  生态管护力量相对薄弱,全市林草管护人员人均管护面积达5000亩,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且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基层管护站基础设施简陋,信息化管护手段应用不足。,部门协同联动机制不够紧密,在生态补水、禁牧等工作中,林草、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存在职责交叉、协调不畅的问题,影响了管护效率。

  

  四、强化责任担当,全力推动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系统治理,提升生态连通水平

  

  一是加强生态空间统筹。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要求,修编《XX市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规划(2025-2030年)》,统筹推进林草湿与耕地、建设用地等空间协同治理,重点建设“三带四区”生态格局,即西部防沙固沙带、中部草原湿地带、东部河湖生态带,以及科尔沁沙地治理区、嫩江流域湿地修复区、洮儿河生态廊道区、城镇绿色屏障区。二是深化生态工程建设。2025年前,完成造林20万亩、治理草原15万亩、修复湿地10万亩,重点实施X县向海湿地生态补水工程、X市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工程、X区洮儿河生态廊道建设工程,进一步打通林草湿生态断点,提升连通性。三是优化生态系统结构。在造林中推广“针阔混交、乔灌草结合”模式,新增混交林比例达到40%以上;在草原治理中推广草田轮作、草牧结合模式,建设高标准人工草场5万亩;在湿地修复中加强水生植被恢复,新增挺水植物、浮叶植物种植面积3万亩。

  

  (二)聚焦科技赋能,提高生态治理效能

  

  一是加强科研平台建设。依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