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总结工作成效,充分肯定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一)优化涉企法律服务,助力民营经济稳健前行
(二)强化涉企法治监督,夯实营商环境法治基石
(三)整合普法宣传资源,点燃法治惠企新引擎
(四)加强行政争议化解,畅通涉企纠纷解决渠道
二、认清当前形势,准确把握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面临的挑战
三、明确重点任务,全力开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新局面
(一)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法律服务供给质量
一是推动法律服务资源均衡布局
二是加强法律服务专业化建设
(二)深化法治监督,规范行政行为
一是拓展法治监督领域
二是强化监督结果运用
(三)创新普法方式,增强普法宣传实效
一是精准开展普法宣传
二是创新普法宣传手段
(四)完善化解机制,提高纠纷解决效率
一是加强纠纷解决方式衔接配合
二是加大纠纷化解宣传力度
四、强化组织保障,确保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任务落地见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
(二)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三)加强考核评价,严格督导检查
……
在全市司法局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司法局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年初以来市司法局以高质量法律服务为法治化营商环境注入新动能的工作成效,深入分析当前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挑战,明确下一阶段重点任务,进一步凝聚共识、强化举措,持续提升法律服务质效,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加优质、高效、稳定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市司法局领导班子成员、各科室负责人,各县(市、区)司法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以及部分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代表。刚才,县司法局和律师事务所作了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好,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落实好。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总结工作成效,充分肯定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年初以来,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主动回应企业高质量发展法治需求,以持续实施服务企业18项措施为抓手,在优化涉企法律服务、强化涉企法治监督、整合普法宣传资源、加强行政争议化解等方面精准发力,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优化涉企法律服务,助力民营经济稳健前行
积极开展“三团一盟”法治护航XX高质量发展战略三年行动,纵深推进“1+9”服务企业活动和公
……略……
升了行政公信力。
分层分类选取企业设立“行政监督联络点”249个,设立乡(镇)基层行政监督与法律援助综合联络点125个,拓宽了监督渠道,增强了社会监督实效。同时,向社会发放专项整治行动调查问卷300余份,向企业发放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法规规章政策清理调查问卷50份,收集社会举报线索13件,下发行政监督通知书17份。在涉企重大行政决策文件起草和清理过程中,采取提前介入方式,主动向企业和行业组织征求意见,进一步强化制度保障体系。截至目前,共审核涉企文件15件,清理行政规范性文件6件,为企业营造了公平、透明、稳定的制度环境。
(三)整合普法宣传资源,点燃法治惠企新引擎
推动“谁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全面落实,开展“同心法律助企行”专项行动,创新普法服务企业精准化模式。我们对全市79家企业(个体工商户)广泛开展“线上+线下”普法需求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份,通过对问卷数据的深入分析,详细了解企业在劳动用工、合同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需求。根据调查分析报告制定企业普法菜单,建立实用型企业普法课程库,涵盖《企业劳动用工风险防范》《合同签订与履行法律要点》等门课程,由企业根据自身需求进行“点单、定时”,实现了普法服务的精准供给,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
在普法形式上,我们不断创新,组织律师、公证员、普法志愿者等深入企业开展“法律讲堂”“法治体检”等活动场次,发放普法宣传资料万余份。例如,在X工业园区开展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专题法律讲堂,吸引了园区内家企业的名管理人员参加,通过专家讲解、案例分析、互动答疑等环节,有效提升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发布普法短视频、图文信息条,累计点击量达万次,扩大了普法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
(四)加强行政争议化解,畅通涉企纠纷解决渠道
优化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办理程序,实行容缺收件、一次性补正告知制度,保证涉企行政复议案件优先审查、优先受理、优先结案。建立涉企民行检察与行政复议衔接会商机制,通过听证、调查、座谈等方式全过程协调,推进涉企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例如,X企业因不服某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我们在受理后,第一时间启动会商机制,与检察机关共同审查案件材料,实地调查核实情况,组织双方进行调解。经过多次沟通协调,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既维护了企业合法权益,又保障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签订服务企业对接单11份,制定仲裁服务企业措施,全力宣传推广仲裁业务,让企业_找得准、少跑路。截至目前,共办理涉企仲裁31件,平均结案周期缩短至天,有效推动企业民商事争议化解更加便捷高效。打造涉企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平台,搭建司法行政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法律咨询等涉企司法行政业务入驻县(市、区)综治中心,将人民调解纳入公共法律服务云超市APP,向全社会公布人民调解网格地图,精确人民调解组织点位,方便群众就近寻求矛盾纠纷化解渠道。今年以来,通过该平台共调解涉企矛盾纠纷件,调解成功率达XX%,为企业营造了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二、认清当前形势,准确把握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面临的挑战
尽管我们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与企业的期待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从法律服务供给来看,优质法律服务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依然突出。市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法律服务机构相对集中、人才储备充足,而偏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法律服务力量薄弱,企业获取高质量法律服务的难度较大。同时,法律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律师、公证员等法律工作者对新兴产业、复杂商事纠纷等领域的法律业务钻研不深,难以满足企业多元化、高端化的法律服务需求。
在法治监督方面,监督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对一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行政监督还存在盲区,部分行政部门重审批、轻监管,对企业的事中事后监管不到位,影响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监督结果的运用不够充分,对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跟踪问效机制不健全,导致一些问题反复出现,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普法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增强。虽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但部分普法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结合不够紧密,存在“大水漫灌”现象。普法宣传方式创新不足,传统的宣传手段多,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精准普法的能力较弱,难以吸引企业和职工的参与热情,普法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受到限制。
行政争议化解机制还不够完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仲裁、调解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