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深化思想认识,准确把握研究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研究型经济责任审计是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二)“清单式”审计模式是提升审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举措
(三)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
二、总结工作成效,清醒认识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清单式”审计模式成效显著,审计工作水平显著提升
(二)审计研究深度不足,成果转化有待加强
(三)部门协同联动不够,审计资源整合不足
(四)审计队伍能力与新形势要求存在差距
三、聚焦重点任务,全力推进2025年研究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一)强化审计研究,提升审计工作质效
一是深化政策研究
二是加强数据分析研究
三是注重审计成果研究转化
(二)完善“清单式”审计模式,优化审计工作流程
一是细化“政策清单”内容
二是优化“工作清单”设计
三是强化“问题清单”管理
(三)加强协同联动,整合审计监督资源
一是建立部门协作机制
二是强化审计机关内部协同
三是发挥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作用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一是加大培训力度
二是开展岗位练兵
三是优化队伍结构
四、强化保障措施,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一)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
(二)严格监督考核,确保工作质量
(三)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
在全市研究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研究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审计工作的决策部署,总结202x年全市开展“清单式”审计模式、推进研究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成效与经验,分析当前审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全面提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效,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审计保障。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各旗县区审计局主要负责人、分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领导、业务骨干,以及市审计局领导班子成员、各科室负责人。刚才,X旗审计局、X区审计局和市审计局经济责任审计科作了汇报发言,分享了在“清单式”审计模式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创新经验和工作成效,讲得都非常好,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认真学借鉴,将这些好经验、好做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下面,结合全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实际,我讲四点意见。
一、深化思想认识,准确把握研究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研究型经济责任审计是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范权力运行、促进责任落实、维护经济秩序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环境,传统审计模式已难以满足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求。研究型经
……略……
探索“清单式”审计模式,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政策清单”制定方面,共梳理政策制度文件500余份,涉及财政、金融、民生等多个领域,组织审计人员开展政策学培训80余场,培训人员20xx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审计人员的政策判断力。在“工作清单”实施过程中,通过大数据分析筛查疑点线索1200余条,确定审计重点内容300余项,审计发现问题的精准度大幅提高。在“问题清单”管理上,建立整改台账,实行对账销号制度,推动被审计单位整改问题380个,整改率达90.5%,促进建章立制50余项。这些工作成果表明,“清单式”审计模式有效推动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从“经验驱动”向“研究驱动”转变,审计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二)审计研究深度不足,成果转化有待加强
尽管“清单式”审计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审计研究深度方面仍存在不足。部分审计人员对政策法规的研究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分析政策背景、目标和实施效果,导致在审计过程中对问题的定性和评价不够精准。例如,在对某环保项目的审计中,审计人员仅发现了资金使用不规范的问题,却未能深入研究政策执行偏差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审计建议缺乏针对性和前瞻性。,审计成果转化渠道不畅,部分审计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未能引起被审计单位和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一些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审计成果未能上升为制度层面的改进措施,审计“治已病、防未病”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三)部门协同联动不够,审计资源整合不足
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需要财政、税务、自然资源等部门的协同配合。然而,当前审计工作中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尚不健全,信息共享不畅。在对某重大投资项目的审计中,由于未能及时获取自然资源部门的土地审批信息和税务部门的纳税数据,导致审计人员在核实项目合规性和资金流向时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影响了审计效率。同时,审计机关内部各科室之间也存在职责划分不明确、资源整合不足的问题,部分审计项目存在重复审计或审计盲区,造成审计资源浪费。,社会审计力量和内部审计机构参与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度较低,未能形成审计监督合力。
(四)审计队伍能力与新形势要求存在差距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审计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审计队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部分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大数据分析、政策研究等方面的专业技能,难以适应研究型审计的工作要求。在202x年的审计项目中,因缺乏大数据分析能力导致审计线索遗漏的情况占比达15%。另一方面,审计人员的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有待加强,部分人员惯于传统审计方式,对“清单式”审计模式等新方法、新手段应用不熟练,在审计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审计队伍的人员配备不足,尤其是基层审计机关,存在“一人多岗”“任务繁重”的现象,制约了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聚焦重点任务,全力推进2025年研究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一)强化审计研究,提升审计工作质效
一是深化政策研究。2025年,各审计组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前,要加大对政策法规的研究力度,不仅要梳理相关政策制度,还要深入分析政策出台的背景、目标和实施效果,形成高质量的“政策研究报告”。针对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生态保护等重点领域,市审计局将组织专题政策研讨班,邀请政策制定部门专家进行授课,帮助审计人员准确把握政策精神,提高审计判断力。二是加强数据分析研究。加大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大数据分析平台,整合财政、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数据资源。2025年计划投入500万元用于平台建设,培训大数据分析人员200人次。通过数据分析挖掘审计线索,提高审计精准度。例如,在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审计中,利用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的关联分析,快速发现异常交易线索。三是注重审计成果研究转化。建立审计成果转化机制,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和深入研究,形成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审计建议。2025年,力争实现审计建议采纳率达到80%以上,推动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制度30项以上。对于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问题,要形成专题报告报送、,为宏观决策提供参考。
(二)完善“清单式”审计模式,优化审计工作流程
一是细化“政策清单”内容。在2025年的审计工作中,“政策清单”要进一步细化到具体条款和操作细则,明确政策执行的标准和要求。对于新出台的政策法规,要及时更新清单内容,确保审计人员能够准确把握政策动态。例如,针对2025年国家新发布的科技创新政策,各审计组要在1个月内完成相关政策的梳理和学,将其纳入“政策清单”。二是优化“工作清单”设计。根据不同类型的审计项目特点,制定差异化的“工作清单”,突出审计重点和关键环节。在对部门领导干部的审计中,“工作清单”要重点关注财政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