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常用范文
常用范文 > 在全市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5-07-11 10:28:20

  目录/提纲:……

在全市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深刻认识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深化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

  (二)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举措

  (三)提升服务质效的重要途径

  二、我市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工作现状

  (一)取得的显著成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下一阶段工作重点

  (一)加快推进改革全覆盖

  (二)完善审管衔接机制

  (三)提升数字化审批水平

  (四)加强审批队伍建设

  ……

  在全市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总结X县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经验,分析当前改革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全面部署下一阶段全市改革重点工作,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效能,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奠定坚实基础。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分管领导、各县主要负责人、市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各县区行政审批局负责人以及部分企业代表。刚才,X县行政审批局作了汇报发言,讲的都很好,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落实好。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深化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

  

  在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职能转变已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传统的行政审批模式存在审批事项分散、部门职责交叉、流程繁琐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治理效能的提升。以县为例,改革前,企业办理一个建设项目审批需要跑多个部门,涉及发改、自然资源、住建等多个单位,仅规划许可环节就需要提交份材料,往返次,耗时长达个工作日。这种“碎片化”的审批模式不仅增加了企业和群众的办事成本,也导致部门之间协调难度大,行政效率低下。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通过组建行政审批局,将分散在多个部门的行政许可事项集中起来,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能够有效打破部门壁垒,解决审批权限分散、审批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推动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这一改革举措符合新时代治理创新的发展趋势,是深化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对于提高服务效能、增强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举措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软实力和综

  ……略…… 

  。同时,按照“编随事转、人随编走”的原则,将个涉改部门的X名审批人员择优转隶至县行政审批局,充实了审批专业力量,实现了队伍专业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明确了“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管”的职责关系,确保了审批监管工作的有效衔接。

  

  在规范运行方面,县依托辅助审批系统推行数字化审批,同时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制度机制,如《县审管协调联动管理办法(试行)》《行政审批事项分级审批制度(试行)》以及审管联席会议制度、审管互动信息共享机制等。这些制度的实施,有效实现了“审管互动、无缝衔接”,将原需要分管领导以上层级审批的事项由项下降至项。自审批事项划转以来,县共办理审批业务余件,审批时限从个工作日缩减至个工作日,企业投资项目(含技改项目)X个工作日内完成备案,行政审批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1.其他县区有序推进

  在县试点的带动下,我市其他县区也纷纷启动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工作。区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的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了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计划分批划转行政许可事项项,目前已完成第一批项事项的划转准备工作,预计月底前完成人员转隶和系统对接。县借鉴县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提出“审批+服务+监管”三位一体的改革模式,已完成个部门项事项的梳理工作,并与相关部门就人员划转问题进行了轮协商,力争月底前组建县行政审批局。区则依托服务大数据平台,先行开展审批事项数字化整合,已实现项审批事项的“一网通办”,为下一步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奠定了技术基础。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已有个县区启动改革工作,累计梳理行政许可事项项,完成X项事项的划转准备,改革工作呈现出有序推进的良好态势。

  

  2.审批服务效率提升

  通过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全市行政审批服务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在企业开办方面,推行“一窗通办”改革后,企业开办时间从原来的个工作日压缩至个工作日,减少了X%的时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同比增长X%。在建设项目审批方面,通过整合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将审批时限从平均个工作日缩减至个工作日,减少了个工作日,其中社会投资小型项目审批时限已压缩至个工作日以内。在便民服务方面,各县区行政审批局推出了“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等便民措施,县已为家企业提供容缺受理服务,减少材料提交份;区通过告知承诺制办理审批事项件,平均每件减少办理时间个工作日。这些改革举措有效提升了审批服务效率,赢得了企业和群众的广泛好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改革推进不平衡

  虽然我市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各县区之间推进不平衡的问题较为突出。县作为试点地区,改革进展较快,已完成第一批事项划转和审批局组建,而其他县区中,有的刚刚启动改革工作,有的还处于方案制定阶段,与县相比差距较大。例如,县至今尚未成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改革方案仍在调研论证阶段,严重滞后于全市改革进度;区虽然成立了领导小组,但由于部门利益协调困难,事项划转和人员转隶工作推进缓慢,已梳理的项事项中,仅有项达成划转共识。这种不平衡的局面导致全市改革整体效应难以充分发挥,也影响了企业和群众享受改革红利的均衡性。

  

  2.审管衔接不顺畅

  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核心是实现审批与监管的分离与衔接,但在实际工作中,审管衔接不顺畅的问题较为突出。一方面,审批部门与监管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不及时,县在改革初期,由于审管互动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完善,曾出现审批部门办理的件企业变更登记事项未能及时告知监管部门,导致监管滞后的情况。另一方面,职责边界不清晰,在区的改革过程中,审批部门与监管部门对“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理解存在偏差,在项审批事项的监管职责划分上产生分歧,影响了改革工作的推进。,部分监管部门对改革认识不到位,存在“重审批、轻监管”的思想,在审批事项划转后,监管力量未能及时跟进,导致出现监管真空。

  

  3.数字化水平有待提高

  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离不开数字化技术的支撑。然而,我市行政审批数字化水平与改革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首先,审批系统整合不到位,县虽然依托辅助审批系统推行数字化审批,但该系统与其他部门的业务系统尚未实现完全对接,在办理涉及多个部门的审批事项时,仍需人工传递信息,影响了审批效率。,电子证照应用范围有限,全市已归集电子证照类,但在实际审批过程中,能够使用电子证照的事项仅占X%,大部分事项仍需企业和群众提供纸质材料,与“减证便民”的要求不符。,大数据分析应用不足,对审批数据的挖掘和利用不够深入,未能充分发挥数据在优化审批流程、预测审批需求等方面的作用。

  

  4.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行政审批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改革成效。目前,我市行政审批队伍建设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人员编制不足,县行政审批局核定编制名,但实际到位人员仅名,缺口达%,导致部分审批事项无法及时办理。二是专业结构不合理,现有审批人员中,法律、工程等专业背景的人员占比仅为X%,难以满足复杂审批事项的需要。三是业务能力有待提升,区在人员转隶过程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仅对转隶人员进行了次集中培训,培训内容不够系统全面,导致部分人员在办理审批业务时不够熟练,出现了X起审批错误的情况。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行政审批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影响了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

  

  三、下一阶段工作重点

  

  (一)加快推进改革全覆盖

  

  1.明确改革时间表路线图

  各县区要根据全市改革工作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详细的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改革工作有序推进。X区、县要在月底前完成行政审批局组建和第一批事项划转工作,X区、县要在月底前启动改革工作,X年底前完成事项划转和人员转隶。将建立改革工作台账,定期对各县区改革进展情况进行调度,对进度滞后的县区进行通报批评。各县区要将改革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抓落实,确保改革任务如期完成。

  

  2.全面梳理划转事项

  各县区要按照“应划尽划、能划尽划”的原则,对本地区行政许可事项进行全面梳理。要对照省、市公布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结合本地实际,确定划转事项范围。重点梳理与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事项,如市场准入、投资建设、资质认定等。县要在已划转项事项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第二批事项划转工作,力争X年底前实现行政许可事项应划尽划。X区、县要在月底前完成事项梳理工作,明确划转事项清单,并与相关部门签订事项划转协议书。在事项梳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