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常用范文
常用范文 > 某农业农村局干部“深入贯彻xx”心得感悟

某农业农村局干部“深入贯彻xx”心得感悟

发布时间:2025-08-20

  作为一名刚转岗到农业农村系统一年的干部,去年参加了纪学教育,今年深入贯彻中xxx精神xxx正如火如荼开展,深刻感受到对于纪律教育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的坚定决心。最近局机关召开了全局警示教育大会,支部也通报了一批警示案例,这些身边事例、“本土”教材,发人深省、令人警醒,让我这样有一定工作阅历的“转岗干部”感触尤为深刻,既是思想深处的再洗礼,更是纪律防线的再加固。

某农业农村局干部“深入贯彻xx”心得感悟

  其中,xxx的案例通报,让我最受震动。工作十年,规的学从未间断,自认为对纪律红线有基本认知。然而,xxx案例恰恰暴露了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风险点:在看似熟悉的人情环境中,警惕性的松懈往往比无知更危险。尤其在农业农村系统这个“熟人社会”特征显著的领域,管理服务对象往往就是朝夕相处的乡镇干部、合作社负责人、种养大户。他们递上的一盒茶叶、几斤特产,包裹着浓厚的乡土情谊,极易被误解为单纯的心意,而非对公权力的试探。这种基于“经验”的判断偏差,恰恰是滑向违规的第一步。

  来到农业农村系统之前,我在审计部门工作,对权力集中的岗位风险认知不少,曾片面认为类似农技指导、质量服务等岗位“权力不大”“风险不高”。xxx作为一线农技人员,其行为深刻说明农业服务的公平性本身就是一种核心权力。农产品质检报告是否客观、技术指导是否公正、信息传递是否及时,都直接影响着农民利益、企业发展和市场秩序。任何岗位,只要掌握影响他人利益的公权力,就必然存在被围猎的风险,绝不能因岗位平凡而放松自我要求。

  工作年头长了,有时会对一些“小节”不以为然、放松约束。xxx在中秋节前两次收受礼品,金额或许不大,但性质严重。它清晰地传递了一个信号:纪律面前无小事,微腐败就是溃堤蚁穴。一次“抹不开面子”的接受,就可能成为下一次变本加厉的起点,最终损害的是农业部门在农民群众心中的公信力,是乡村振兴政策的……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