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关于常态化开展生态分析研判工作的实施意见》(x组发〔2025〕12号)文件要求,县生态环境局支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通过专题调研、谈心谈话、查阅资料、征求意见等方式,全面梳理2025年以来全局生态建设情况,深入查摆存在的短板弱项,深刻剖析问题根源,针对性提出整改提升措施。现将分析研判情况报告如下。
一、生态建设总体情况
2025年以来,县生态环境局支部坚持以为指导,深入学贯彻的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严格落实新时代的建设总要求,以“红”引领“生态绿”,推动生态持续向上向好,为高质量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服务县域经济绿色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理论武装“铸魂”工程扎实推进,方向更加坚定
局支部始终把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2025年累计召开支部会21次,专题学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13次,开展“生态文明思想”专题研讨6场,覆盖干部职工180余人次。创新“理论+实践”学模式,结合“世界环境日”“全国低碳日”等节点,组织员干部深入企业、社区、农村开展“生态宣讲进万家”活动8场,发放《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手册20xx余份;依托“学强国”“x干部网络学院”等平台,建立“每日打卡+每周晾晒+每月评比”机制,全局人均年度积分达12800分,在全县机关单位中排名第3。特别值得肯定的是,大队老员张x同志坚持手写学笔记20余万字,其“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学心得被《x日报》刊发,成为全局理论学的鲜活典型。
(二)责任落实“强基”工程纵深推进,管治更加严实
局支部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主体责任,制定《2025年工作要点》《风政建设责任清单》,细化分解任务32项,签订《风政建设承诺书》56份。建立“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科室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三级责任体系,全年召开风政专题会议4次,开展政风险点排查12轮,梳理重点岗位风险点23个,制定防控措施28条。创新“嵌入式”监督模式,在环评审批、环境、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设置“纪律观察员”,2025年以来对12个重点项目、56家企业开展“伴随式”监督,发现并整改苗头性问题7个。突出“以案促改”,组织观看《围猎·行贿者说》《生态环保领域违纪违法警示录》等专题片4场,开展“以案说纪”微课堂6次,干部职工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显著增强。
(三)队伍建设“提质”工程成效凸显,担当作为更加彰显
坚持“选育管用”全链条培养干部,2025年通过“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活动选拔业务骨干12名,其中3人入选市生态环境系统“青年尖兵库”;选派5名年轻干部到省厅跟班学、3名干部到乡镇环保所锻炼,干部队伍“梯队结构”进一步优化。聚焦“急难险重”任务,在夏季臭氧污染防治、秋冬季秸秆禁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等工作中,成立“员突击队”7支,设立“员先锋岗”15个,员干部连续奋战60余天,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异味扰民、黑臭水体等问题28个,相关事迹被《中国环境报》报道2次。2025年全局共有12人次获县级以上表彰,其中大队被评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先进集体”,1名干部获“x县最美公务员”称号。
(四)建设“清朗”工程持续深化,文化更加清明
严格执行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2025年全局“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18%,会议文件数量同比减少25%。大力整治“庸懒散慢拖”问题,开展“建设提升月”活动,建立“周督查、月通报、季考评”机制,通报迟到早退、脱岗串岗等问题12起,批评教育15人次。弘扬“严真细实快”工作,在环评审批中推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模式,将平均审批时限从20个工作日压缩至12个工作日;在环境中落实“首违不罚”“柔性监管”,全年开展普法宣传37次,帮助企业完善环保手续19家,实现“温度”与“监管力度”有机统一。干部职工普遍反映,“现在加班多了但干劲足了,压力大了但心气顺了”。
二、存在的短板弱项及具体表现
对照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生态建设“十看”要求,经深入查摆,仍存在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理论学的“深度”与“转化”存在差距
部分干部职工存在“完成任务”心态,学停留在“读原文、记笔记”层面,结合实际思考不够。如在“生态文明思想”专题研讨中,个别同志发言照搬课件、空喊口号,未能结合本县“化工园区整治”“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等具体工作谈落实;个别科室存在“重业务、轻学”现象,2025年第三季度督查发现,污防科3名干部学笔记未按要求记录“的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专章”内容,补学记录存在“补抄应付”问题。
(二)责任传导的“密度”与“实效”有待加强
虽然建立了三级责任体系,但在“最后一公里”落实上仍有薄弱环节。个别班子成员对分管领域的政风险研判不够主动,如在今年某企业环评审批中,分管领导仅审核了材料合规性,未深入了解企业是否存在历史环保问题,导致后续因群众举报需重新核查,影响审批效率;个别科室负责人对干部职工“八小时外”行为关注不够,2025年国庆期间,1名干部因酒后驾驶被交警部门查处,暴露出“八小时外”监督存在盲区。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