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培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成为影响群众安全感、破坏_的突出问题。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诈骗手段不断迭代升级,从传统的“冒充公检法”“刷单返利”向“AI换脸”“虚拟货币投资”等新型犯罪形态延伸,犯罪链条专业化、技术手段隐蔽化、受害_广泛化特征日益凸显。据公安部2025年二季度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分析报告显示,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立案数虽同比下降8.7%,但XX市作为区域经济活跃城市,同期立案数仍占全省总量的12.
……略……
APP”注册率达常住人口的89%,较去年底提升15个百分点。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部门协同作战的结果,更是广大基层工作者、志愿者辛勤付出的体现。
但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工作仍存在短板弱项。从宣传效果看,部分社区、农村地区宣传方式仍停留在张贴标语、发放手册层面,针对老年人的“方言版”反诈讲解、针对青少年的“案例互动式”教学供给不足,精准性、实效性有待提升;从部门联动看,个别单位存在“重打击轻防范”倾向,信息共享机制不够顺畅,金融、通信、互联网企业与公安部门的数据对接效率需进一步提高;从技术反制看,面对“AI换脸”“深度伪造”等新型技术手段,现有监测预警系统的识别准确率仅为78%,技术研发投入和人才储备与实战需求存在差距;从主体责任看,部分企业落实用户信息保护制度不到位,公民个人信息泄露事件仍有发生,为诈骗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做好下一阶段反诈宣传培训工作,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深化协同联动机制。建立由政法委牵头,公安、金融、通信、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每月通报发案形势,每季度开展联合督导,推动实现涉诈信息实时共享、预警指令快速响应、防范措施同步落实,切实形成“全链条反诈、全行业阻诈、全社会防诈”的工作合力。二是创新精准宣传模式。针对不同_特点,开发“老年人防养老诈骗”“学生防兼职刷单”“企业财务人员防冒充领导诈骗”等定制化宣传产品,推广“社区民警+网格员+志愿者”包片宣传机制,利用“乡音大喇叭”“村史馆故事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反诈知识进家庭、进商铺、进企业,确保宣传覆盖率、知晓率双提升。三是强化技术赋能支撑。加大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力度,升级改造市级反诈预警平台,推动银行、通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接入实时数据接口,提升对异常开户、高频转账、虚假APP等风险行为的识别能力,力争将预警准确率提高至90%以上,预警响应时间压缩至5分钟以内。四是压实主体责任链条。严格落实《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相关规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