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按照新时代国企改革发展和工作新要求,**集团在系统思考总结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聚焦全面增强基层组织功能和组织力,聚力打造以“融领”“融合”“融心”为主要内涵的“融”品牌,推进系统化、标准化、项目化、标杆化、有形化、信息化,构建联系职工“双网通”、关爱职工“双六一”、凝聚职工“双激励”机制,实施年轻干部培养“琢玉工程”,实现工作与生产经营全面嵌入、深度融入,“融”荣获企业十佳案例,**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集团高质量发展成效。
(一)注重“融领”,提升引领力,把握大局稳方向。按照“坚持加强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把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的要求,强化领导、思想引领和组织保障,保证企业发展方向不偏离。聚焦强化领导,**集团及权属、控股公司全面实现入章,形成“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并建立“第一议题”、研究决定清单和前置研究讨论清单等制度,推动组织领导作用发挥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聚焦强化思想引领,立足**集团历史文化、红色资源和发展实践,以“百年**红色印记”为主题,系统打造“一本大事记、一部纪录片、一座纪念馆、一场实物展、一台红色话剧、一张红色家谱”六大载体,让员身临其境受教育。聚焦强化组织保障,坚持做到企业发展到哪里组织就跟进到哪里,做到了组织应建尽建、组织应配尽配。工作机构健全,务工作者配备占在岗职工总数的1.6%。
(二)注重“融合”,提升组织力,赋能发展高质量。聚焦组织建设和功能作用发挥、组织力提升,坚持“六化”驱动,促进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坚持以系统化管理驱动融合,把“PDCA质量循环”管理方法导入工作全过程,做到与生产经营同步推进,并与班子绩效考核挂钩,使工作成为“硬指标”。坚持以标准化管理驱动融合,把标准化管理理念引入工作,对照章规编印组织工作标准化手册,加强过硬支部建设,推行支部履职认证和支部评星定级管理,组织支部年度轮训,强力提升专业能力。坚持以项目化管理驱动融合,运用项目化管理方法,变生产经营难题为课题,先后涌现“红旗设备诊所”“双细胞工程”“众创联盟”“五小”工作法等170余个基层示范品牌。坚持以标杆化管理驱动融合,运用标杆管理理论,引导基层组织立标、达标、创标,持续创新提升,形成你追我赶、竞相超越的生动局面。坚持以有形化管理驱动融合,持续开展“员先锋岗”“员责任区”等创建活动,员领衔的“众创联盟”“智汇新动能”“创客联盟”等工作室,带动职工成长进步,一批创新成果应用生产实践。“何伟创新工作室”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称号。坚持以信息化管理驱动融合,运用大数据、云平台等信息化技术,构建**智慧平台,推动工作上线,提升精细管理水平。
(三)注重“融心”,提升保障力,汇聚发展新合力。聚焦营造和谐发展环境、集聚一切发展能量,抓实群众工作,维护职工利益,履行社会责任,促进内外协调联动,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围绕发展“凝心”,常态化开展“团结一致向前看、凝心聚力谋发展”主题教育、“解放思想、变革求新”大讨论等活动,大力弘扬南泥湾、焦裕禄、亮剑“三种精神”,切实把全员共识凝聚起来、潜能挖掘出来、精神提振起来。围绕发展“聚力”。坚持“1+1+N”员联系服务职工群众机制,成立“赴外创业者服务中心”,构建联系职工“双网通”、关爱职工“双六一”、凝聚职工“双激励”的“三双机制”,最大限度集聚发展正能量。围绕发展“育才”,制定大学生员工培养“琢玉工程”十年规划和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十项措施”,试点推行管理、技术、技能人才职业发展三通道,自主培养179名智能装备工程师。采取“校+高校”“园区+企业”的培训方式,组织员干部学培训,开启头脑风暴,激荡创新思维。紧密融入**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全面对接“6+3”现代产业集群,推动重点项目合作,实现地企合作共赢、协同发展。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