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小流域及侵蚀沟综合治理的重大意义
二、聚焦重点任务,全力推动小流域及侵蚀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
(一)科学规划设计,强化系统治理思维
(二)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治理保障能力
(三)突出工程质量,打造精品示范工程
(四)加强科技支撑,提升治理科学化水平
三、强化责任担当,确保小流域及侵蚀沟综合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二)加强监督考核,严肃追责问责
(三)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
在全县小流域及侵蚀沟综合治理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小流域及侵蚀沟综合治理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_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总结近年来我县小流域及侵蚀沟综合治理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方向,推动全县水土保持工作再上新台阶,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助力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县四大班子相关领导,各乡镇和主要负责同志,县水利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部分村“两委”代表和企业代表。刚才,X镇、街道和部门作了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好,分析问题深刻到位,工作举措务实可行,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认真抓好落实。下面,结合我县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小流域及侵蚀沟综合治理的重大意义
小流域及侵蚀沟综合治理是贯彻落实_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重要内容,更是我县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有机统一的关键举措。的以来,以_同志为核
……略……
一。
二、聚焦重点任务,全力推动小流域及侵蚀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
做好小流域及侵蚀沟综合治理工作,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突出重点、精准施策,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科学规划设计,强化系统治理思维
规划是治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要立足我县自然地理条件、水土流失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科学编制全县小流域及侵蚀沟综合治理“十四五”规划和中长期规划。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注重与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衔接,做到“多规合一”,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要突出系统治理理念,将小流域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统筹考虑水、土、林、田、路、村等要素,综合运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耕措施,形成“山顶戴帽、山腰系带、山脚穿靴”的立体治理模式。比如,在山顶区域,重点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等生物措施,提高植被覆盖率,涵养水源;在山腰区域,结合梯田建设、沟道整治等工程措施,减少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在山脚区域,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土地产出效益。
同时,要加强对规划实施的动态监测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规划内容,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要建立规划实施考核机制,将规划目标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和相关部门,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加强督促检查,确保规划落到实处。
(二)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治理保障能力
资金是治理工作的关键支撑。小流域及侵蚀沟综合治理工程投资大、周期长,必须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一方面,要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加大对财政水利发展资金、水土保持专项资金等的争取力度,确保上级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另一方面,要发挥县级财政的主导作用,将治理工作纳入财政预算,逐年增加财政投入。同时,要创新资金投入方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治理工作,通过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特许经营、以奖代补等方式,吸引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力量参与治理,形成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
要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管理制度,严格资金审批程序,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安全高效。要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和检查,对截留、挪用、挤占资金等违规违纪行为,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
(三)突出工程质量,打造精品示范工程
工程质量是治理工作的生命线。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标准和规范,加强对治理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监管。要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制度,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明确各参建单位的质量责任,确保工程建设规范有序。要加强对原材料和设备的质量检验,严禁使用不合格材料和设备,从源头上保证工程质量。要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加大对关键工序和重点部位的质量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要注重打造精品示范工程,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全县治理工作水平提升。要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群众积极性高的区域,集中力量打造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示范小流域和侵蚀沟治理工程,树立样板和标杆。比如,可以在镇村、街道社区等区域,整合各类资源,实施综合治理,将其建设成为集生态保护、农业发展、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示范工程,展示治理成果,发挥示范效应。
(四)加强科技支撑,提升治理科学化水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推动治理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要加强与科研院校、技术推广机构的合作,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治理技术和模式。要加大对水土流失监测、生态修复、节水灌溉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治理工作的科技含量。比如,可以推广应用无人机监测技术,对水土流失面积、侵蚀强度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动态分析,为治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可以推广应用生态护坡、生物篱等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治理效果和生态效益。
要加强对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群众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科技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