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常用范文
常用范文 > 在全市支出预算标准体系建设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支出预算标准体系建设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5-08-20

  目录/提纲:……

在全市支出预算标准体系建设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一、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坚定推进预算标准体系建设的信心决心

  (一)健全机制体系,夯实标准建设基础支撑

  (二)强化评审监督,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深化零基改革,打破支出固化格局

  二、认清形势、找准差距,清醒认识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短板

  (一)标准覆盖范围有待拓展,重点领域存在“空白点”

  (二)动态调整机制不够健全,标准时效性有待增强

  (三)部门协同力度有待加强,标准执行存在“中梗阻”

  三、明确目标、强化措施,全面提升预算标准体系建设水平

  (一)拓展标准覆盖广度,构建完整体系框架

  (二)健全动态调整机制,增强标准时效性

  (三)强化部门协同联动,提升标准执行力

  四、加强领导、压实责任,为标准体系建设提供保障支撑

  (一)强化组织领导,凝聚工作合力

  (二)加大培训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三)注重总结提升,打造X品牌

  ……

  在全市支出预算标准体系建设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支出预算标准体系建设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我市支出预算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动预算标准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为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设现代财政制度奠定坚实基础。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各县区财政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市直各预算单位分管领导、市财政局相关科室负责人等。刚才,X县区、X部门作了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到位,提出的措施也很务实,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坚定推进预算标准体系建设的信心决心

  

  近年来,我市以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为目标,聚焦支出预算标准体系建设,坚持“建用管”相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省预算管理改革提供了“X经验”。

  

  (一)健全机制体系,夯实标准建设基础支撑

  

  市财政局立足财政管理实际,构建了覆盖“建、用、管”全过程的制度机制,形成了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格局。在“建标准”方面,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X市市级支出预算标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建立“调研—起草—论证—发布—评估”的闭环工作流程。202x年以来,陆续出台中小学校建设维修改造、办公用房维修改造、文化建设及会展、规划编制、园林绿化等多项支出预算标准,其中美丽乡村建设、化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消防建设维护项目支出预算标准为全省

  ……略…… 

  的项目原则上不予安排。X局在申报信息化建设项目时,因缺乏相应支出标准,项目前期未通过财政审核,后经市财政局组织专家调研论证,制定了《市级信息化项目支出预算标准》,该项目才得以重新申报并获得合理预算安排。

  

  在预算审核环节,将标准作为核心审核依据,对超标准、无依据的支出一律核减。202x年,通过标准_,全市核减各类超标准支出项目327个,核减资金2.3亿元。同时,将支出标准与绩效评价深度融合,建立“标准—预算—绩效”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对X医院住院楼建设项目,不仅依据标准审核预算安排,还在项目实施后,对照标准开展绩效评价,重点考核资金使用是否符合标准、项目产出是否达到预期,对未达标的部分扣减后续资金,真正实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这种管理模式使财政资金从“被动保障”转向“主动调控”,有力推动了预算管理提质增效。

  

  二、认清形势、找准差距,清醒认识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短板

  

  尽管我市支出预算标准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照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要求,对照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标准覆盖范围有待拓展,重点领域存在“空白点”

  

  当前我市出台的支出标准虽然覆盖了多个领域,但在部分重点民生和新兴领域仍缺乏相应标准。例如,在养老服务领域,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机构建设、运营补贴等资金需求日益增长,但我市尚未制定统一的支出标准,导致区与县在养老服务资金安排上差异较大,区人均养老运营补贴达1200元/年,而县仅为800元/年,标准不统一影响了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新基建领域,5G基站建设、智慧城市项目等新兴支出事项不断涌现,由于缺乏支出标准,财政审核缺乏依据,X市智慧城市项目在预算申报时,因设备采购单价无标准参考,审核工作一度陷入停滞,最终通过市场调研才确定合理预算,这不仅增加了工作难度,也影响了项目推进效率。

  

  ,部分领域的标准颗粒度不够精细,难以满足实际管理需求。如《园林绿化养护支出标准》仅对乔木、灌木等大类养护项目设定了综合单价,但未区分不同品种、规格的植物养护差异,X公园在养护名贵树种时,按通用标准测算的资金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导致养护质量不达标,树木成活率下降。这种“粗放式”标准难以适应精细化管理要求,亟需进一步细化完善。

  

  (二)动态调整机制不够健全,标准时效性有待增强

  

  现有支出标准的调整频率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不匹配,部分标准长期未更新,难以反映实际成本变化。以建筑工程类标准为例,202x年出台的《市级建筑工程维修改造标准》中,混凝土单价仍沿用202x年的市场价格,而202x年混凝土价格已上涨15%,导致X单位办公楼维修项目按标准测算的资金缺口达50万元,不得不申请预算调整,影响了预算的严肃性。在劳务用工方面,随着最低工资标准和社保缴费基数的调整,人工费用占比逐年上升,但《工程施工标准》中的人工单价标准自202x年以来未作调整,X道路施工项目因人工成本超支,实际支出比预算增加8%,反映出标准滞后于实际的问题。

  

  动态调整机制的缺失,还导致标准难以适应政策变化。例如,在“双碳”目标下,投资项目对节能环保材料的使用要求提高,成本相应增加,但现有工程建设标准中未体现相关成本差异,X公共建筑项目在采用节能玻璃时,因标准未涵盖该部分增量成本,预算审核时未予认可,项目单位不得不自行承担额外支出20万元,影响了政策落地效果。这种“标准跟不上变化”的现象,制约了财政管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三)部门协同力度有待加强,标准执行存在“中梗阻”

  

  支出预算标准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行业主管部门协同配合,但在实际工作中,部门间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一方面,预算单位对标准的认识和应用不足,部分单位仍惯于“按惯例申报”,不愿打破原有利益格局。X局在申报会议费预算时,未按《会议费支出标准》测算,仍按往年“打包申报”方式申请资金,经财政多次沟通才重新按标准编制,反映出单位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行业主管部门在标准制定和执行中的作用发挥不充分,未能充分利用行业管理优势参与标准建设。在医疗卫生领域,X医院大型设备采购项目,因卫健部门未参与制定设备配置标准,财政审核时缺乏专业依据,只能参考市场平均价格,导致预算安排与实际需求存在偏差,设备采购后闲置率达15%,造成资源浪费。

  

  ,标准执行的监督问责机制不完善,对超标准支出的行为缺乏刚性约束。X单位在举办大型活动时,超标准列支场地租赁费30万元,事后仅作了账务调整,未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这种“柔性处理”导致标准权威性受损,部分单位存在“明知故犯”的侥幸心理,影响了标准体系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三、明确目标、强化措施,全面提升预算标准体系建设水平

  

  (一)拓展标准覆盖广度,构建完整体系框架

  

  一是加快重点领域标准制定。2025年年底前,要完成养老服务、新基建、医疗卫生等领域支出标准的调研起草工作,填补标准空白。由市民政局牵头,参照省内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市养老服务需求,制定《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与运营支出标准》,统一各县区养老服务资金补助标准,确保X区、县等不同区域的老年人享受均等化服务。市工信局要联合财政局,开展5G基站、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项目成本调研,2025年6月底前出台《新基建项目支出预算标准》,为智慧城市二期项目等新兴领域支出提供审核依据。

  

  二是细化现有标准颗粒度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