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常用范文
常用范文 >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情况报告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情况报告

发布时间:2025-08-20

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情况报告

  **深化“四联三治五提升”近邻模式,把基层和社会治理紧密结合起来,把的工作触角延伸到“最后一米”,着力解决公共安全、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等难题,努力打造引领基层治理**样板。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情况报告

  一、强化组织引领,健全治理体系

  **区积极创新组织设置方式,把的组织机构延伸到各个领域、各个角落,实现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基层无缝衔接。

  (一)统揽全局有力。把深化基层与社会治理融合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下沉联系11个小区支部,337名组)及班子成员挂钩联系基层支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工作格局。全面推行“区—街—社区—小区”四级联席会议制度,引导各社区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联席会议,区直挂钩单位每年至少担任1次社区联席会议轮值主席,共同研究加强的建设、基层治理、社区建设等方面重大事项;坚持抓典型树标杆,近年来共培育覆盖城市社区、商圈市场、商务楼宇等城市基层示范点28个,形成“串点成线、拓线成面”的集聚效应。

  (二)组织严密有形。创新“社区支部联机关、网格支部联员、小区支部联物业、员楼栋长联居民的“四联”工作机制,100个社区与231家单位签订“共建协议书”;成立211个小区支部,实现小区组织力量全覆盖,其中138个小区支部与物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助力完善物业,积极推广“红色物业、城市管家”的“+物业服务”工作理念,成立物业行业,推动成立14家物业企业支部。

  (三)网格有效。把“2+N”、疫情防控等各类网格整合成引领基层治理“一张网”,推动82个城市社区组织与211个小区支部、61名员街巷长、587名员楼栋长、1012名网格员纵横联动,3244名“双报到”员深入396个社区网格担当作为,全要素融入、创城、抗疫等各项工作,实现务、、居务、居民自治一网融合、一管到底。

  **市**区**街道**社区总支在近邻共享工坊举办“大手牵小手、悦读齐步走”近邻阅读分享会,丰富社区儿童课余生活。

  二、突出基层主导,凝聚治理合力

  **区充分利用中心城区资源聚集的优势,促进各类资源下沉到底、整合到位。

  (一)街道赋能。明确街道以抓、抓治理、抓服务为主要职能,在全市率先完成镇街机构改革,调整优化镇街45个内设机构,建立“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有效调动上级机关职能部门、镇(街)、村(社区)、志愿者等队伍,形成条条围着块块转、机关围着基层转、上级围着下级转的工作氛围。

  (二)社区搭桥。发挥社区组织与居民的桥梁作用,实行“一居一品”精准服务,针对老年人多的社区,打造一站式就餐医疗服务站;在学龄儿童多的社区,开办“四点半”课堂、社区阅览室等;在拆迁安置小区设立“红色调解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在高端商品房小区建立员责任区、先锋岗,引导律师、医生、教师等居民参与小区服务。

  (三)科技支撑。实施“+互联网”,充分运用“**”APP、“**网格E通”等平台,实现居民需求、矛盾纠纷等信息互联互通,累计化解群众反映事项7.1万件,助推基层治理决策科学化、防控一体化、服务便捷化。如高校社区搭建“智慧管家”平台,推出“十送解忧”“未成年护苗行动”等多项精细化服务,不断提升工作信息化水平。

  (四)平台监督。为确保单位有效联动,将履行近邻责任情况纳入区监督平台,细化梳理形成14项责任清单,形成“吹哨”事项发现、交办、解决和“应哨”部门首问负责、联席会商、限期办结的治理闭环,推动资源下沉社区经常有效发挥作用,构建组织强、文化兴、治理优、管理精、邻里亲的“五提升”近邻新格局。

  三、倡导邻里守望,激发治理活力

  **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提升社区居民“主人翁”意识,推动邻里之间互信互亲互助,形成温馨和谐有爱的社区氛围。

  (一)传统文化领路。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的“三治”体系,深入挖掘闽南文化俗、生活惯和家风家训,着力破解老城区治理难题。建设小区邻里文化小广场137个,制定小区文明公约188个,打造“古色古香、宜居宜业、和睦和谐”古城,形成涵盖福建临时旧址、汪春源故居爱国教育基地、灯谜馆等16个示范点的3条红色文化路线,以古鉴今,推动**古城社会治理现代化,营造邻里间与人为善、热情和气的氛围。

  (二)阵地搭台。投入近3000万元建设89个“驿站”、邻里空间、民情茶室等群活动场所,社区、小区组织搭梁架桥,负责联系小区业委会、物业企业、老人协会等组织,引导居民大事小事碰碰头、谈谈心,协调解决乱停车、乱搭盖、物业费纠纷等问题。

  (三)员干部带头。推行“1+N”员双报到模式,“1”为员到单位挂钩社区报到,助力创城创卫等中心工作;“N”为员在居住地小区、网格、楼栋亮明身份,结合自身特长和能力提供邻里守望、助老扶幼、应急救援、矛盾化解、移风易俗、文明劝导等服务,累计报到服务20736人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3926件。

  (四)两新力量融入。积极推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工作,依托群活动服务中心、职工之家等阵地资源,打造“红色驿站”21个,推出“10+*”项服务,涵盖外卖员等群体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他们提供开放、共享、便捷的红色补给网,日均服务新就业群体340余人次;同时,加强工作宣传,引导新就业群体积极向组织靠拢,成立外卖小哥“千里顺风队”,充分发挥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收集民情民意作用,提升基层安全防范水平。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联系老师!

Top